杰恩設計 | 打造最前沿軌道交通設計——青島地鐵13號線
還沒有收到指數
去點亮星星鼓勵一下作者吧
去點亮星星鼓勵一下作者吧
青島地鐵13號線是目前國內一次性通車里程最長、建設速度最快的地鐵線路,被譽為“青島最美地鐵線”。該線位于青島市西海岸黃島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該地區發展歷史悠久,海域廣闊,以“海洋戰略”為其發展定位,完美融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新興經濟“一帶一路”戰略。
依托青島地鐵13號線所處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和未來規劃,J&A杰恩設計聯合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藝術院提出了“如詩畫卷·古港新航”的整體設計概念,以簡約的裝修設計作為底版,將歷史人文、秀美山川作為畫筆,共同描繪如詩畫卷般的繽紛黃島。
基于設計概念,青島地鐵13號線提煉不同造型的帆船元素進行整合演變,作為標準站天花的設計元素。從國畫配色表中提取溫潤的色彩,用不同色彩將標準站劃分為生活經濟區、商務生活拓展區和臨港產業區三大區域,既確保全線風格統一,又增強不同站點的識別性。全線采用統一模塊化的標準尺寸,無過多復雜的造型設計,減少材料損耗,便于清潔檢修,從而有效降低經濟成本及施工時間成本。
為規避以往由于各專業拆分設計所產生的視覺孤立,以及由于各專業分開施工所造成的接口不良等問題,實現地鐵空間整體設計效果的協調統一,青島地鐵13號線打破常規的設計模式,將室內設計、導向標識設計、商業廣告設計、公共藝術品設計及機電協同等專業融合并衍生出新興的設計思路——空間一體化設計。
地鐵空間一體化設計圍繞六大設計系統——色彩系統、材料控制系統、裝修與各專業接口系統、燈光系統、設計的共性與個性系統、BIM技術協同等多維度設計,將公共區裝修、導向標識、公共藝術品、商業廣告與機電及弱電系統完美結合。
清水混凝土試點站——靈山衛站
作為清水混凝土試點站,靈山衛站的頂板、梁、墻面、柱面均由土建施工時一次性混凝土澆筑而成,僅站廳、站臺端墻等區域采用仿清水混凝土質感的水泥裝飾板。靈山衛站以長城對接的梯形石塊為引,進行深化設計,從而延展出回字紋的造型作為墻面和柱面。
為緩解地下混凝土空間帶來的冰冷、壓抑的心理感受,同時在空間內起到引導線路等作用,J&A杰恩設計在燈箱、燈光設計和垂直電梯、客服中心等功能性區域的設計中,均采用飽和度較高的明黃色。
在燈光設計中,J&A杰恩設計采用“見光不見燈”的設計手法,將燈具隱藏于裝飾燈槽、燈箱上方等區域,柔和的泛光光源為空間增添一絲藝術的氣息。
站廳層兩側以明黃色亞克力燈箱作為整體綜合管線的外裝飾層,環控風管的位置對應安裝同色系的沖孔鋁板,既滿足環控設備送風量的功能需求,又易于拆卸,方便日常檢修。內置光源固定于設有滑軌的可抽拉式背襯板內,同樣便于后期維護。
考慮到站廳中跨區域大,易造成燈照不均等問題,兩側燈箱上方還分別安裝可調節角度的射燈,投射光源至站廳中跨區域,既起到補充照明的作用,又規避了中跨區域明裝線纜的施工難題,將色彩、質感、光影等多維度相融合,從而達到建筑、裝飾、機電一體化的新穎設計效果。
自明朝洪武年間即為膠東區軍事重鎮,靈山衛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采用微晶玻璃復合陶瓷手工雕刻的手法,該站公共藝術品勾勒出一幅幅古代當地人商貿、農耕、煮鹽、造幣、鑄銅等活靈活現的畫卷,既具有歷史縱深感,又有明晰的時空對應關系,同時做到站點空間設計與公共藝術品呈現方式的相互協調。
高架清水試點站——貢口灣站
貢口灣站的頂板、頂梁、柱面均為一次性澆筑成型的清水混凝土飾面,為維持頂板裸裝的清水效果,本站站廳層頂面造型打破常規設計,采用裝修和功能性一體化的新穎設計理念。
本站設計元素從水滴泛起的漣漪中提取,并整合為組合式的幾何圖案。用特殊定制的銅管將有序排列的光源整合為工業感十足的組合燈具,不但可為整體空間提供舒適的光環境,同時可以嵌入中跨區域的煙感裝置,弱化其在燈具間的存在感。
縱橫交錯的銅管不僅作為燈具造型美化空間,還可替代連接光源的動照線管,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保證空間視覺效果。
貢口灣站是在設計階段結合BIM技術將各專業設計、施工等統籌考慮并落地實現的成功案例。通過BIM協同技術,天花板兩側裸裝的綜合管線及燈具排布整齊,將無法規避的明裝線管梳理出統一的安裝路徑,達到明裝線纜間距統一、熱彎弧度統一等硬性需求。
井岡山路站
以雨滴的形態為設計元素,站廳采用黑白灰為主要配色,通過明顯的對比關系,增強了整個站廳的視覺層次感。
積米崖站
本站位于國家一級群眾性漁港積米崖港口附近,特邀島城知名畫家劉牧虹先生創作墻面藝術品,以溫潤柔美的色彩和玻璃馬賽克精剪拼接的藝術手法,刻畫積米崖港口農家出海打漁豐收歸來的畫面,以千帆逐潮的生動形象表達積米崖古港的輝煌映像,為整體空間增添了磅礴的氣勢。
朝陽山站
本站毗鄰享譽世界的影視劇基地“東方影都”,采用玻璃碎拼工藝的藝術品在空間頂部打造環形屏幕,地面局部碎拼的熱熔玻璃馬賽克與頂面玻璃幕相呼應,猶如徐徐展開的現代影視畫卷,感受影視的魅力。
兩河站
本站位于兩條河流匯集處,以代表豐收的餑餑磕子作為藝術品設計載體,豐收的麥浪與潺潺的河水交織成“兩河”的綿延起伏之勢,穿梭在空間中形成波浪造型,激活了整體空間。
大珠山站
四月大珠山的杜鵑花開得漫山遍野,氣勢壯觀,珠山秀谷里涌起花潮人潮。本站以“花”為設計元素進行藝術化處理,加上濃郁的色彩、冷暖的色調變化,使整體空間更具層次感,給人以清新秀麗、氣象萬千之感。
張家樓站
以海浪造型進行設計,以大面積的手繪作為藝術品融入墻面的波浪線中,在整體灰白的色調中融入大面積的藍色,不僅為提升空間質感,還提高了整體設計的藝術感和時尚感。
瑯琊站
瑯琊臺孤立特顯,三面環海,視野開闊,便于觀測星象。站廳垂直電梯頂面區域采用馬賽克材質設計了三層跌級效果的星空造型,而站廳中心頂面造型則簡化為二維彩色圓通交匯的環形圖案,在最大化節省空間層高的前提下,有效呼應兩處造型之間的藝術關聯性。
空間設計:J&A杰恩設計
合作設計: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藝術院
設計時間:2016年4月
竣工時間:2018年12月
主要材料:鋁合金圓通,鋁合金平板,搪瓷鋼板,白麻花崗巖等
攝影師:李雪峰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沒有高清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