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藝術在酒店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皮影自80年代便市場極速萎縮,新時代所帶來的是多媒體與數字可視化,似皮影、剪紙這類傳統“娛樂”方式,已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轉而只能存在于人們的口耳相傳中。雖然皮影已被作為文化遺產,但總體而言,皮影的發展仍是呈衰落之狀。作為室內設計師,我們可以將皮影運用入室內空間中,通過燈具,屏風,背景墻等介質體現出來。
1.皮影燈具
傳統皮影在表演時,影偶,白幕與燈光相輔相成,構成了皮影在光影上的特有的美感。古時,皮影在表演時只能通過燭光照亮,雖照明效果不明亮,但卻獨有風味。
如今在室內燈光的設計上,多數室內空間中皆不再出現直接照明燈具,如客廳與臥室的燈光設計。客廳作為半休閑空間,不需要過于明亮的燈光,這便可以運用皮影的照射原理,在色溫上建議使用3000k暖白光為主,營造溫馨感的同時,能夠渲染皮影所帶來的神秘光感。在客廳的燈光布置上,只需要半直接照明結合間接照明即可滿足室內光線需要,盡量避免直射光的使用,漫射光配合暗藏光源可以使室內空間明亮卻不見明顯光源。可將皮影的形象結合燈具,如臺燈、吊燈、壁燈,制成的燈具可以作為一很好的補充光源來渲染烘托氣氛。同時,在燈具設計上,可利用現代技術,使用感溫變色材料,使光線可以隨著溫度的上升下降而隨之產生變化。而后將皮影的圖案映在此材料上,通過溫度的提升而后皮影的形象漸漸浮現,顏色亦可根據著色重點的不同作深淺變化,如此便可圖案形象層次豐富。
2.皮影屏風
在中國傳統家具中,屏風最初是在皇家中使用的。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演變,屏風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
屏風多數被放置在室內中間,用以阻隔視線與美化室內風格。如今多樣化的材質賦予了屏風不同與傳統的藝術美感,新型材料如新型材料如金屬,塑料,板材,玻璃等使室內具有不同類型的風格。
皮影本身便是以二維藝術形態,這一特點可用到現代軟裝飾中。通過對室內空間的色彩分析,將生活故事與色彩,造型巧妙地進行結合,例如在屏風的人物故事情節上可以結合主人的生活趣事,使空間更具有生活氣息。將做好的皮影貼于玻璃或布料等其他材料中,內部加以燈光,使皮影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屏風的便捷性可移動性使屏風可以在不同的光影環境下呈現出不同的渲染效果,設計師可以利用室內的不同光源,結合皮影獨特的人物特點創造具有唯美場景的屏風。屏風在材質上具有多樣化選擇,可選用玻璃、皮革、布面等材質,材質的多樣化選擇為皮影創造了更多創作空間,皮影可以是平面的或是三維的,三維的皮影會使皮影從傳統的呈現形式中解放出來。例如法國藝術家Jean-Pierre Weill自創的“3D玻璃畫”,這是一種名為“玻璃體攝影術”的技術。其原理是分別在不同的玻璃上繪制一系列圖像,然后數塊玻璃將其熱壓在一起,形成多角度的三維立體畫作,制成的玻璃畫人物肖像與風景樹木,都生動逼真,明艷動人。如果能將這項3D玻璃畫技術利用與傳統的皮影藝術中,使皮影的畫面與人物在原來的二維空間中上升到三維空間,這會使皮影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3.皮影圖案在室內裝飾中的運用
皮影作為一項二維藝術,其內涵豐富,皮影的造型是自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積淀。傳統皮影顏色鮮艷,各種裝飾紋樣通過簡化、排列、組合,巧妙地、和諧的顯現。這是現代平面裝飾中的需要借鑒與學習之處。
首先,可以提取原皮影的圖案,以新的材料展示出來。根據材料的不同,可以使皮影表現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將皮影的造型印在書簽上,或印在禮品外包裝上,可根據系列不同采用不同的色系,贈與親朋好友都是一件特別的禮物。
其次,可將圖案運用在室內裝飾配置上,但為了符合現代審美要求,在設計時可將皮影的圖案紋樣變形,進行解構、重組,將其形象做抽象化、幾何化處理,將原本復雜的圖案簡化,如“皮影字體掛歷”設計,曾經在靳棣強設計獎中獲獎。在此設計中作者將皮影的形象進行提取而后簡化與阿拉伯數字結合,用富有現代感的顏色進行填充,使其作品更能被現代人所接受。
若是將皮影藝術運用到室內軟裝中,亦可以將人物形象做簡單化處理。皮影的紋樣本身便就是一種獨特的裝飾,若將其紋樣作為墻面裝飾呈現出來,不僅是一種特別的裝飾,同時因其具有故事情節而流露出趣味感。在北京有一家皮影主題酒店,不僅在酒店的建筑外墻上簡單雕刻了皮影的形象以作裝飾,在每間客房的門牌上也做了不同的裝飾紋樣以作區分,在室內床頭燈的設計上則運用了皮影的裝飾圖案,并做了鏤空處理,使圖案在光影的映襯下更顯朦朧。總之,在室內裝飾中若要采用皮影做裝飾圖案,可采用意象的處理手法,避免其形似人像而給人帶來心理上的不適。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