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北京的自然之家
工程內容:實景照片
位置:北京
設計公司:原地建筑
城里人們蜂擁到鄉村消費鄉愁,原地建筑的建筑師李冀卻帶著兒時的鄉野記憶深入都市,幻想著只身挑戰鋼筋水泥叢林的快意。不論人類是否已經注定被鎖入混凝土的格子牢籠,我們依舊渴望在夢中召喚一次來自遠方自然的歡暢逆襲。
這本是位于北京城區一棟7層住宅樓首層的一套普通住房,因其標準的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常見的戶型、背靠商鋪帶來的稍高層高,成為了這次冒險行動的理想樣本。
建筑師先將房屋內部所有輕質隔墻去除,只留下高聳的承重結構,讓都市混凝土叢林的真實骨骼得以顯露。
朝向庭院一面的客廳和主臥室,都以大幅的滑動隱藏門打破原來封閉隔離的邊界,寬厚的天然木板從室外花園一直鋪進屋里,在混凝土墻體叢林之間穿行匯聚,自然的氣息涌入、充盈了建筑內部,進而形成自由流動的內在庭園。
屋里沒有裝飾,家具和生活用品也都保持簡樸和節制。留著樹木自然輪廓的寬厚木板是地面的主要材料,每一塊都獨一無二,不同形態和清晰紋路訴說著每一棵樹木的生命與尊嚴。
赤腳踩在地上、或者直接在木板上鋪墊為床,都是與自然的一次親密接觸,讓人時常產生伸手觸摸那些腳下的木板和頭頂粗大木梁的沖動。在靠墻堆放的柴堆上靠墊而坐,比適合“北京癱”的沙發更能讓人保持清醒的生活。
以一整塊C形鐵件制成的壁爐,可以在冬日提供額外的溫暖。這里也許并不支持無節制的娛樂,卻為身心的寧靜與靈性的滋補提供了最適宜的居所。
就這樣,如同藤與樹,一種生活被嫁接到了另一種生活之中,一種結構被嫁接到了另一種結構之上。“大地之上,無處不是奧林匹斯山”,如若梭羅此言不虛,他的小木屋就不僅僅可以立于瓦爾登湖畔,在都市的夾縫之中也一定能夠無畏地生長。
贊
0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