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天津311攝影工作室
項目地點:中國 天津
項目面積:560m2
完成時間:2019年4月
室內設計:SALONE DEL SALON得德設計
主創設計:沙龍
設計團隊:鄭緯邦、岳群飏、李凌風、趙天一、李斌
攝 影 師 :肖恩攝影助理:黃鑫輝
天津河東河西俯瞰
棉3創意街區原棉紡3廠始建于1921年,前身是裕大紗廠,是天津輕紡工業的重要遺跡。由我國著名設計師莊俊設計建造,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曾是其股東,八小時工作制概念也是從這里率先引入國內。改造后的棉3占地160畝,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是天津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天津311攝影工作室區位俯瞰天津311攝影工作室坐落于此,由一幢獨立舊廠房改造而成,斑駁的磚墻肌理留有些許歷史的滄桑,內里卻別有洞天:浮光幻色,蔚為大觀。設計師以光作為空間的感知媒介,因循攝影工作室的功能屬性,重構空間秩序,賦予其新生。
同時,秉持“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主張,大膽創意,嚴謹求證,力求讓攝影工作室自然而有韌性地生長,就如建筑外立面上藝術人偶手持的“CRAZY TEAM”字樣所傳達的:因為年輕,所以瘋狂;因為瘋狂,所以擁有無限可能。
平面布局:從單一到復合
新與舊,保留與延續,當時光不老,這一組設計命題必成永恒。舊廠房層高8米有余,紅磚鋼構,頂部圓弧形的天花采用水泥混凝土澆筑,猶如蹁躚的灰色云朵,厚實又輕靈地存在。設計師經過充分調研,既尊重舊建筑的歷史遺存,又借由解構、重組,變單一為復合空間,滿足攝影工作室的多重訴求。
“舊建筑的改造帶來更多的挑戰,我希望新與舊能在空間里自然接續,就像它們本來就生長在一塊。”設計師沙龍如是闡釋。從側門進入,挑高空間中赫然長出一座“空中之城”,這是設計師空間架構的第一步。基于對空間分層的設想,一層為拍攝工作區、二層是辦公空間、三層則是會議室。架構的難點在于搭建出第一、二層之后,如何在頂部天花不受力的情況下向上“生長”出體態輕盈的第三層?最終,設計師從兩側梁體尋求解決方案,為夯實頂層會議區的力學支撐,以兩側梁體向內生成支架。硬朗的支架不做修飾直接裸露,與LOFT工業風的設計語匯有機融合。
“哈佛講堂”:形塑對稱美學
攝影工作室創始人有一個空間夢想,要將開放、互動的“哈佛講堂”納入工作室,能有一個公共區域以滿足攝影、觀摩、分享等諸多需求。這一夢想讓設計師精準地抓取空間架構的第二步:進階與集中。
7米挑高的拍攝區,以白色大幕墻作為底色,裸露的天花搭配黑色鋼架頂棚,營造出隨性、自由的LOFT氛圍。樓梯正面拍攝區,所處位置極具可塑性。因循“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主張,設計師將樓梯與“哈佛講堂”合二為一,功能先行,造型繼之。
這處圓廓形階梯,扶手采用熱彎玻璃,剔透晶瑩,模糊邊界,更顯輕盈。階梯左右兩側另設有白色琴鍵般的小臺階,便于拾級而上。臺階邊緣處嵌入燈帶,猶如璀璨的星云,漂浮而上。向上仰望,湛藍的天空中星光點點。閑坐臺階,或欣賞拍攝故事,或參與攝影討論,真可謂悠游自在。
哈佛講堂成為挑高層的視域焦點,也讓設計師更加堅定恪守“對稱美學”的空間布排——以階梯為軸心,將所有的功能分區集中到中間區塊,對稱分布,章法嚴謹,契合了卡洛·斯卡帕在結構主義上的設計美學主張。搭建后的一層將暗房放置入最內層,圍繞四周的分別是剪輯室、化妝室、器材室等。二層挑高處理,留出舒適的辦公區域,從這里可繼續拾級而上,穿過輕靈的玻璃橋通達三層。三層四面都采用大片玻璃窗,塑造出通透之感,同時也降低承重壓力。
浮光幻色,以光感知
攝影是一門與光同行,與色彩相伴的藝術。浮光幻色,不過是將真實的人物、景致藝術地還原。設計師沙龍特別提到,“我們不想在攝影工作室里過多地去做造型,借助色彩的變化就能達到有趣的視覺效果。當你驀然回首抑或低頭頓足時,看到不同的色彩,情緒上可能也會有不一樣的轉變?!庇谑?,藍、紅、綠等豐富的色系進入了工作室,打破了LOFT工業風固有的厚重、粗獷之感。
綠色是自然生長的生命底色,用在第一層。跳躍的紅色裝點著哈佛講堂并延展至第三層,塑造出空間的視域焦點。藍色被運用在主體架構上,從兩側的梁體、支架再至三層懸空的底部,描摹出空間內里的結構邏輯。不同的色系形成明晰的體塊,便于功能分區,又營造出輕快的空間氛圍。
對攝影工作室而言,光環境的營造也同樣是重中之重。設計師模擬出調色師的光感變化去感知空間,進而科學地審視功能分區。因建筑周邊沒有太高的建筑,光線充足,設計師選用卷簾遮陽以營造適宜的光環境。對于光格外敏感的調色室,設計師將其設置在最內層,避免強光直射;同時又將最好的采光視窗留給二層辦公區域,保證充足的自然光照。
311攝影工作室,一座藏在天津棉3創意園區的室內“空中之城”,它以瘋狂的創意輸出質樸的設計美學,每一空間布排、每一用色無不貼合攝影工作室的使用訴求。以光感知,還原一個自然生長的空間;新舊交融,賦予舊建筑新的生機。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