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簾設計 ?
Curtain Design
如果你比較關注 OMA 這個事務所,而且細心一點的話,會發現有個名字總會跟他們相伴出現——那就是「Inside Outside」。
可以說,他們就是 OMA 的御用景觀和、窗簾設計工作室。
這個團隊建立于 1991 年,現在由來自不同國家的 12 位成員組成,創作領域包含織物設計、景觀地景、室內與展覽設計。
團隊的創始人 Petra Blaisse 女士,出生于英國倫敦,曾獲過 1988 年鹿特丹 Sculpture Route 獎,是世界 10 大女景觀設計師之一 ▼
△Petra Blaisse?
通常,窗簾給人的印象是作為窗戶的「附加裝飾物」,只是一塊用來遮蔽或調解室內光照的布。
但對 Petra Blaisse 來說,窗簾不僅能滿足隔聲、隔光、透氣、分隔的需求,甚至還能用作背景墻。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 Inside Outside 那些魅力非凡的窗簾設計吧。
?01.?
奔馳博物館
德國 斯圖加特
建筑師丨UN Studio
項目丨遮陽窗簾,墻面裝飾
Inside Outside 受邀為德國奔馳博物館設計窗簾和墻面裝飾。這是一次令人振奮的挑戰,為此他們運用了許多獨創的、凸顯窗簾本身特點的設計。
最有趣的莫過于放置在多功能廳的厚重的馬海毛植絨窗簾,長長的毛束整齊地插在透明塑料薄膜上。在光線照射下,柔和的光線透過植絨間的縫隙環繞整個空間 ▼
館內有一處意式咖啡吧,Inside Outside 為這里增添了立體「帷幕」,雙重褶皺和編織物能降低房內噪音 ▼
掛在七樓展廳里的灰綠色窗簾,底部帶有一截黑色織布。這種結構能夠吸收光線,讓展廳不會過于明亮 ▼
?02.?
倫敦銀行
英國 倫敦
建筑師丨OMA Rotterdam?
項目丨大堂的窗簾
倫敦 Rotschild 銀行內部裝修很現代,地板和天花板上的暖色調石灰飾面,散發出柔和的氣氛 ▼
Inside Outside 選用透明材質作為窗簾主體,加入金銀兩種可反射光線的元素,給空間帶來閃耀的光澤和奢華感 ▼
無論是銀行員工還是顧客都需要一定的隱私性,還不能完全封閉,看不清外面的情況。
因此,他們在薄紗制成的窗簾上添加了一種人造革長條,并把金銀兩色漆面條帶連同透明條帶一起,貼成不規則的圖案,就像貼磚墻一樣 ▼
通過改變這些「磚塊」的密度,原本透明的薄紗上就有了顏色,正反兩面的色塊相反,整體透明度也是漸變的 ▼
這種伴隨著光線運動的色彩變化,將不斷改變窗簾和內部空間的外觀。
03.?
宇宙幕簾
卡塔爾多哈 國家圖書館
建筑師丨OMA ?
尺寸丨700㎡
又是一次跟 OMA 的搭檔。多哈國家圖書館在 2018 年投入使用。圖書館外觀恢弘大氣,Inside Outside 在為圖書館禮堂做幕布設計的時候,就采用了宇宙這一宏大的主題。
這塊巨大的宇宙幕簾,使用了 700㎡ 面料,完全超出一般窗簾的概念 ▼
由 96 個高 1.7米,寬度在 3 到 5.5 米之間的織布塊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 100 米長,高度在 4.9米到 6.4 米之間的矩形幕簾。
需要兩個月的才能編織完成 ▼
運用高級材料和裝掛技術,抽象的星星圖案更是符合圖書館的美學基調,從而與建筑本身融為一體 ▼
要制作這樣高要求的幕簾,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編織具有良好垂感的織物,可以沿著水平、傾斜的軌道輕松滑動 ▼
為了讓紗線光滑鮮亮、堅固耐用、不收縮且不易燃,設計師選用具有金屬光澤的棕櫚葉纖維。考慮到幕簾的穩固性,在整塊織物中編了 625px 寬的加固帶 ▼
用光滑的緯紗編織連接滑軌的松散部分,再用圓環將其和較為緊密的織布結構聯結固定。這樣一來,幕簾的滑動就毫不費力,同時又能保持良好的垂度 ▼
從禮堂外面經過,能看到幕簾是銀灰色的 ▼
內部轉為深邃的藍黑色,行星和恒星的圖案呈現深淺不一的銀色 ▼
對應日夜的交替,幕簾內部是啞光面料,外面則是用發光的紗線織成。這樣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沙漠里的朗朗星空。
04.?
波爾圖音樂廳
葡萄牙 波爾圖
建筑師丨OMA
項目丨聲學、遮光窗簾
Inside Outside 為波爾圖音樂廳設計了 11 條具有聲音和光線控制功能的窗簾。
Petra Blaisse 在擔任OMA內飾和配色顧問的時候,就產生了有關這種窗簾的設計概念 ▼
窗簾尺寸從 22mx15m 到 65x8m 不等。所有窗簾都是沒有顏色的,設計的重點在紋理、結構、透明度和分層效果上 ▼
其中有 9 條窗簾懸掛在音樂廳四面巨大的玻璃墻上,由電機控制,可收納進觀眾席上方的空心天花板內 ▼
這些窗簾可以單獨使用,也能組合在一起,控制廳里的聲音和光線 ▼
其余兩條窗簾掛在地下排練室,用來隔音 ▼
05.?
禮堂帷幕
法國 卡昂
建筑師丨OMA?
項目丨禮堂幕布
法國卡昂圖書館由 OMA 設計,在 2017 年正式對外開放。Inside Outside 為館內禮堂做了幕布設計。
幕布分為 2 層,配置了滑動軌道,除了封閉空間的功能之外,還能起到濾光作用。在不使用的時候,幕布可以滑動收起,存放在禮堂北面 ▼
幕布里層有金屬涂層,外層是半透光的塔夫綢材質,用 3D 打印技術印刷了藍白漸變涂層,像是反射出諾曼底天空的一塊鏡子 ▼
塔夫綢上的透光孔分布不均勻,密度大的圓孔集中在禮堂南面,也就是朝陽面。東西方向的透光孔密度較小,透過的光線也少 ▼
就這樣,兩層幕布中透過深淺不同的光線,在透光孔的聚光作用下形成垂直漫射,讓整個幕布成了發光的紡織墻 ▼
06.?
魅力螺旋
美國 麥迪遜圖書館
項目丨大廳窗簾
這是一條十分特別的窗簾。當它沿著大廳頂部的埋入式螺旋導軌完全收攏時,只不過是一條軟綿綿的、有褶子的布,里面的燈管發出柔和優雅的光 ▼
窗簾全部展開全長有 19 米,高 6.7 米,覆蓋了查仁美術館大廳的整面玻璃 ▼
窗簾上縱橫交錯的復雜線條,有的彎,有的直,與地面和天花板上的線性圖案形成強烈反差。使建筑內部的鋼結構變得柔和,也增強了空間的邏輯性 ▼
在技術層面,褶皺跟交錯的線條能夠遮擋一部分陽光,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還可以消除夜晚玻璃上產生的強烈反射光線 ▼
在這個項目中,Inside Outside將硬朗的多邊形引入流動性很強的紡織品中,使兩種不同屬性的元素產生漸變式融合。
07.?
荷蘭禮堂
荷蘭 Sittard?
建筑師丨Mecanoo?
尺寸丨60米軌道
材料丨天鵝絨,紡紗,仿皮,PVC
這家位于荷蘭斯塔德的咨詢中心需要為他們的禮堂設計窗簾。禮堂的座位是階梯式,這里是一個溫馨的大堂,一個大型演示空間,既能舉辦小型討論會,也可用作獨立辦公間 ▼
Inside Outside 在禮堂周圍設計了一條向內螺旋的軌道,并安裝了三面窗簾,能夠組合形成多種功能 ▼
窗簾上半段是透明網紗,下半段正反兩面材質不同,正面用銀色人造革,可以反射室內光線,從而弱化窗簾的存在感 ▼
反面,也就是內側,不同紋路的灰藍色天鵝絨質地柔和,與天然大理石地面相互映襯 ▼
讓處于窗簾遮蔽下的人也可以安心辦公 ▼
方形切口安裝了透明塑料薄膜,可用作小窗 ▼
?08.?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 綠園城堡
項目丨雙年展荷蘭館設計
2012 年,Inside Outside 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在荷蘭館舉辦作品展,取名 Re-Set,展示了如何通過簡單的人為控制,改變人們對空間的切身體驗 ▼
他們為展廳布置了組合式雙向導軌,懸掛了用不同材質、顏色拼接而成的窗簾 ▼
導軌有弧形和折線形的,軌道相交處或裝有轉接滑輪 ▼
這樣兩條窗簾相遇的時候,就能夠沿著滑輪滑到另外一根導軌上,彼此交換位置。形成一條流動的窗簾布景 ▼
整個展廳被窗簾分割出多個區域,伴隨著窗簾材質和形狀的變換,你對光線和空間的感知也隨之而變,仿佛經歷了不同的空間 ▼
09.?
波爾多住宅
法國 波爾多
建筑師丨雷姆·庫哈斯
項目丨窗簾設計
庫哈斯在 1998 年設計了著名的波爾多住宅(Maison Bordeaux),15 年后, Inside Outside 受邀對房屋室內外景觀進行重新規劃。
作為中層的外圍窗簾,Inside Outside 采用棕色和銀色的雙層絲線面料,在拉合時可以提升光線的明亮度 ▼
由于這一層有透明玻璃墻,白色棉質窗簾能夠反射南面的明亮光線 ▼
上面的圓形切口讓業主可以觀賞花園、庭院和城市周圍的景色 ▼
他們還為頂樓的兩處臥室設計了不同的窗簾:兒童房采用白色漆面材質,在圓形窗口的位置加了人造革材質的「補丁」,用來遮擋直射的陽光,柔和的散發金色光芒 ▼
與之相對的另兩面墻,掛了兩條灰藍色漆面窗簾。它的油性表面能夠反射四周的光線。主人房內的窗簾是深色平幕式的,滿足房間對光線的不同要求 ▼
浴室沒有做隔墻,而是用粉色的浴簾作為空間的分割。為了迎合房屋設計者的結構思路,將窗簾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
Inside Outside 作品遍及全球,這些項目提升了傳統窗簾幕布的材質多樣性和技術復雜度。為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