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科設計|青島私人藝術館設計-寬泛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質
還沒有收到指數
去點亮星星鼓勵一下作者吧
去點亮星星鼓勵一下作者吧
銀豐藝術館
青島銀豐藝術館這一項目的業主是一位喜愛收藏的藝術愛好者,希望讓這座藝術館成為推進年輕藝術家的平臺。藝術館主要的兩個功能是藝術展示和沙龍空間。我們的設計尋求一個開放、根植于本地文化,并且具有精神性的建筑。在這個項目中,建筑與藝術的媒介不同,卻試圖與展示其中的藝術達到同樣目的 ——人在其中,憬然有悟。
在此次藝術館設計中,Echo試圖建立個體意識與建筑空間之間的深度聯系。借以傳達空間藝術與其他藝術本源的相通。人的內在需要與人的外在體驗促使人通過建筑空間、繪畫或者雕塑等這些所謂的藝術來表達自我與世界。空間已不單單是用來描述一個外在而靜止世界的單向工具,它已經在闡述一種物體與世界發生相互滲透、互相消解的關系。
“亂的規整,整的更簡!”,Echo此次運用平面化設計理念,追求“點”的進深感,“線”的界面連接,“面”的整體體塊。從而達到整體大氣的效果。實現“生活美學化,美學生活化”的概念。
藝術館的空間精神氣質和業主本人是兩相融合的。所以狀態是思維方式的呈現,講究但不奢華,是設計但不是強調設計,是真實和日常。
在空間中,空間雖然不是你的,但是感受是你的。他能影響我們的行為,影響觀賞著的心情。空間的精神氣質會影響到你看世界的角度。作為設計師,應該這樣從空間的精神氣質去思考、設計。設計體現不一定是形式、材料或者價格問題。而是追求更真實、細膩、精神和博大。寬泛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質。
在空間組織中,位于建筑中心的室內中庭是動線的核心。在首層,環繞式的集中展廳從中庭引入自然光,用光和色彩來凸顯空間的性格;在二層,由各個不同的家居空間將中庭外圈的環廊聯系在一起,再以雕塑加以點綴。
有些在梁的處理手法上采用借力的手法,利用原有的,不用浪費木工材料制作,在此基礎上規整平面化體塊設計,所謂的平面化設計,顯得更簡介大方。在線條上整體的和建筑的直線,藝術品的陳列和家具使用功能以外,在造型上是一種直線的陳列對比,簡潔明快的設計理念,體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利用時間光影打在墻上不同時段的變化,總的一句話,無形勝有形 。
其它值得一提的細節包括人工抹灰石膏墻、粗糙或者精致的織物與紋理,石材與裝飾建筑元素的混搭和精心處理的砂石。
在繪畫的展示上,業主大量收藏了著名油畫家尤良誠的畫作并在這個空間里加以點綴,也許,萬古長青的石頭和六月花神的易逝,或者活動的人體和百年千年的佛像,在尤良誠的畫布上并沒什么本質的區別,他被它們統統裝在了一個時間的平面空間里面,堵塞掉解讀的通道。既然我不太相信他琢磨的事情和劉鶚《老殘游記》中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般俗事有關,那么,它就是畫家給自己出的另外一個考題了。他讓司空見慣的邏輯失去常規結果,他也讓來路不明的懸念,擾亂推崇流行模式的考場。他似乎是在兢兢業業地做一件和評價標準無關的作品,盡管他知道,及格不及格,并不是自己說了算。這個,就如同他時下熱衷制造的屏蔽,包圍起來的,也并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影像。
呆在這里的時間也許大多是安靜的,靜靜地品畫、說話、發呆、出神,靜靜地看著光影在尤良誠石頭和荷花上的變化,靜靜地聽的外面的喧鬧和變化。
我隱約知道,不論是石頭、荷花還是馬賽克屏蔽下的城市,大概都是通向尤良誠結構的一個寓言系統的符號要素,只要這個系統還在結構過程中,尤的符號和表現就一直會或增或減,或強或弱。不過,就他目前提供出的圖象信息,其實已經大致可以看見一個有著獨立價值體系的尤良誠,一個給時間和生命換算邏輯的冒牌占卜者,一個正一本正經地進行現實屏蔽游戲的魔術師。也許,從這里可以找到進入他寓言大門的鑰匙……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