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都市里的自然之家
項目地址:中國,北京,海淀區
建筑公司:原地建筑
主建筑師:李冀
設計團隊:李冀、廉輝
建筑面積: 170 平方米
項目年份:2018
?攝 影 師 :夏至
“每個清晨都是一次欣喜的邀約,讓我如大自然般簡樸、天真無邪地生活。”——梭羅
城里人們蜂擁到鄉村消費鄉愁,原地建筑的建筑師李冀卻帶著兒時的鄉野記憶深入都市,幻想著只身挑戰鋼筋水泥叢林的快意。不論人類是否已經注定被鎖入混凝土的格子牢籠,我們依舊渴望在夢中召喚一次來自遠方自然的歡暢逆襲。
▼室外花園視角
這本是位于北京城區一棟7層住宅樓首層的一套普通住房,因其標準的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常見的戶型、背靠商鋪帶來的稍高層高,成為了這次冒險行動的理想樣本。
▼剖面圖A-A
建筑師先將房屋內部所有輕質隔墻去除,只留下高聳的承重結構,讓都市混凝土叢林的真實骨骼得以顯露。朝向庭院一面的客廳和主臥室,都以大幅的滑動隱藏門打破原來封閉隔離的邊界,寬厚的天然木板從室外花園一直鋪進屋里,在混凝土墻體叢林之間穿行匯聚,自然的氣息涌入、充盈了建筑內部,進而形成自由流動的內在庭園。內與外、生活與自然的隔閡都被消解,居家生活發生在室內庭園里,而室外花園則是延伸出去的客廳。下班回家成為一次心靈放松的意外旅程——經過被繁復裝修密實包裹的公共過廳之后,推門而入的瞬間,重新回歸自然。
▼寬厚的天然木板從室外花園一直鋪進屋里
▼起居空間
▼內與外、生活與自然的隔閡都被消解
一些未經刨削的粗大樹干,帶著瘤節穿空架設,兩端以特制的鋼埋件與混凝土墻側壁榫接在一起,形成幾組漂浮在高處的空間。一座由樹木與工字鋼組合構建的懸空棧橋從混凝土墻體之間飛跨而過,將空間連接在一起。
▼門廳
▼懸空棧橋從混凝土墻體之間飛跨而過,將空間連接在一起
還有什么比在混凝土叢林的半空中編造一個異想天開的鳥巢樹屋,更能解放我們的心靈與想象力呢?它才是我們心中兒童臥室應該的樣子呀,想來睡在里面晚上做的夢都會不一樣吧。不單是自家的孩子,每一個到過這里的孩子都喜歡得不得了,常有不愿意走就在這里一起過夜的。除了共用的樓梯,樹屋還通向一個樹干綁扎的獨立爬梯,狹小空間里立體的游歷探索的路徑,被孩子們當作了捉迷藏的快樂游樂場。這個遠離鄉野樹林的樹屋,如同在巖石上生長的藤蔓,在鋼筋水泥叢林里牢牢扎下自己的根。
▼主臥室
▼上方的兒童臥室被設計為一個鳥巢樹屋
▼鳥巢樹屋內部
▼狹小空間中立體的探索路徑
屋里沒有裝飾,家具和生活用品也都保持簡樸和節制。留著樹木自然輪廓的寬厚木板是地面的主要材料,每一塊都獨一無二,不同形態和清晰紋路訴說著每一棵樹木的生命與尊嚴。赤腳踩在地上、或者直接在木板上鋪墊為床,都是與自然的一次親密接觸,讓人時常產生伸手觸摸那些腳下的木板和頭頂粗大木梁的沖動。在靠墻堆放的柴堆上靠墊而坐,比適合“北京癱”的沙發更能讓人保持清醒的生活。以一整塊C形鐵件制成的壁爐,可以在冬日提供額外的溫暖。這里也許并不支持無節制的娛樂,卻為身心的寧靜與靈性的滋補提供了最適宜的居所。
▼臥室樓梯
▼整塊C形鐵件制成的壁爐可在冬日提供額外的溫暖
▼客廳壁爐與柴堆細部
就這樣,如同藤與樹,一種生活被嫁接到了另一種生活之中,一種結構被嫁接到了另一種結構之上。
▼木結構細部
“大地之上,無處不是奧林匹斯山”,如若梭羅此言不虛,他的小木屋就不僅僅可以立于瓦爾登湖畔,在都市的夾縫之中也一定能夠無畏地生長。
▼從浴室望向門廳
▼首層平面圖
▼2層平面圖
▼剖面圖B-B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