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陳鴻文(Ivan Chen)
訪問/ 拍攝:HEY!CHEESE
設計:HAO DESIGN 好室設計
文案:HEY!CHEESE
地點:Pingtung, Taiwan 屏東, 臺灣
年份:2018
那是朝陽格外明澈透亮的南臺灣夏日,我們一行人跟著好室設計總監Ivan,從路邊大馬路,走進略顯狹促的小巷。沿途仿佛是場儀式開端,不常見的景態率先襲面而來。像橫掛頂上的曬衣桿、暗巷孔隙外流瀉的天光,或是掛著黃歷,墻面貼滿女仕廣告的老洗發店,一一不著痕跡地洗去你心中對空間既存的印象,重新裝填即將到來的時空場域...
一份全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想像
臺灣傳統習俗,三合院象征團圓的概念,一間大厝承載全家人、甚至整個家族的起居日常。對持續為他人形塑居家樣貌的 Ivan 來說,他擁有份想像,想像著「全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模樣」。剛好一年多前,本身是屏東人的他發現了近乎廢墟狀態的空間,內心愿景加上喜愛整理老房子的個性使然,他開始與父親聯手,打造這余存幾面墻的百年宅邸。
當時房屋狀態極差,整修過程常有街坊鄰居跑來探看,納悶這樣的屋況怎么還有人要重新整理?
與其大興土木蓋全新的現代式居宅, Ivan 反而期望能在這里,深度探索阿公阿嬤年代的時光印記和故事,甚至是透過建筑本身,邀請更多人了解地方發展淵源,因此整體圍繞在「還原」的基準。曾經所擁有和發生過的事物,早被厚重的塵粒埋覆進時間軸下凹的刻度中,必須耐心撣開,用現在跟過去進行時間交易,緩慢地逐步拼湊,直至光景再現。
舉凡屋頂磚瓦、室內天井采光等部分,皆盡可能將原本樣子逐步復原,外頭大門也仍座落在相同位置。據說該地帶從前屬生活相對較不富足的地區,居民習慣攢夠了錢,再往旁邊蓋來拓寬房子,導致家家戶戶的占地大多不方正,而這間三合院的正門恰因如此,不若尋常臺式大宅座落在中間。延續其偏向一旁的特質,正好為后人言敘了當時庶民生活的點滴。
從老件收藏望見家的組成
透過簡樸的三合院, Ivan 翻玩許多上個世紀的風俗語匯,鐵窗花、磨石子地、幼時鄉下常見的藤編竹椅,并加入他年輕至今陸續收藏的國內外老件擺飾。不同年代的家具放在一起,就像不同年紀的家族成員生活在一塊,彼此互相依存,包容個別的差異,或許并不全然合拍,但終究是一家人。 Ivan更表示,〝 我的孩子也可以知道,阿公阿嬤那個年代所居住的房子是長什么樣子。 〞
連結聚落,孩童共學游玩的好去處
在進行規劃的同時,也將場域與聚落之間的連結關系納入考量。以前因民風純樸,街坊鄰居的互動較為緊密,眼觀現下都市生活,我們常只過自己的,不會跟鄰居有太多互動,其實很可惜。幅員寬敞的三合院,不僅擔綱家人團圓居所,某些地方亦注入傳統臺灣的人情味,對外開放為共學空間使用。來這里的孩童,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學習,在旁陪伴的爸媽如果累了,便能在房間稍微休息一下。
因孩子平常在高雄會參加共學課程,Ivan希望也能利用多的房間提供共學場地
樹屋溜滑梯是阿公(陳爸爸)為孫子親手打造,他笑稱還要等樹長大才看得到樹屋
〝 希望在這邊我們三代同堂、還有阿公
可以在這里有比較多的回憶 〞
記得當時好奇問Ivan 和陳爸爸,父子共同打造,會不會有需要磨合或意見相左的地方?果不其然,答案肯定是有的。表情顯得無奈的陳爸爸回說,『 沒辦法啊~反對也沒有用,后來就隨便他啦(笑) 』話雖如此,他樸摯眼神里的光芒,已說明對眼前成果的欣慰驕傲。
匯聚想像總和的三合院,仿佛將穿越劇里平行時空的戲碼,不帶矯情、真實地搬到眼前。往日痕跡依舊,就如同午后日光依舊熾烈,挾帶熱氣的南風,也仍貼附在微滲汗滴的肌膚上。不同的是,這里又開始回繞新生的活力聲響;分秒涌冒的歡笑和希望,伴隨孩子在埕里跑跳的影子恣意飛揚,一家人能在此擁有更多的回憶,那是Ivan心目中最理想的樣貌。
如果你可以為家人蓋房子,那會是什么樣子?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