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位于青島后海的大港景區內。初次與業主溝通時,業主聊起后海碼頭的歷史與過往。這里作為青島著名的老碼頭,承載了太多老青島人的回憶。時至今日,當年漁人在漁船上忙碌的景象已不復存在。但是它仍作為青島的一大景區,年年接納著來這里觀光游玩的旅人。
談起開這家咖啡廳的初衷,業主說道,在如今這樣忙碌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他希望打造這么一家店,能夠為來往的游客與住在這里的人們提供一個可以自由放松休憩的地方,人們在這里可以安靜的看一本書,喝一杯溫熱的下午茶,聊一聊過去、現在、以及將來,在我們身上發生的故事。而泊位的概念,原本就是指船舶躲避風雨停靠的港灣,這也就是“泊位”作為這家咖啡店名字的由來。
▼設計師將商場內原有的紅磚文化石以白色乳膠漆做處理,利用原始的工字鋼門頭結構,將logo及紙船元素以線條勾勒,大面的落地窗使店內景象一覽無遺。
當我們第一次來到項目現場,原本不大的空間,在正中間坐落著一個巨大的消防樓梯平臺,作為商場內的消防通道,并不能將其移動或封堵,這是本案設計中的一大難點。設計師因地制宜,選擇利用這個難點,讓不可避免的麻煩,變成了顧客們不得不看的亮點。我們把這個巨大的平臺,用鏤空鐵板與紗幔包裹成一個與外部空間可分可合的小房子,房子內隨意散落的懶人沙發,使希望能夠安靜獨處的客人有了去處。
▼設計師特別提煉出折紙船的造型作為主體元素,進門處正面的墻采用白色鐵板雕刻,藍色的卡座與白色鐵板上紙船的雕刻組合,寓意著航行的美景。
漁船、大海、屋檐、碼頭,設計師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將傳統的生活元素融合進空間當中,重現了當年老青島碼頭的熱鬧景象。潔白的鐵板鏤空出船型的圖案,與藍色的卡座相互映襯,休閑區背景以藍色與木色的幾何圖案隱喻著山與海的呼應,修長的小吧臺猶如木棧道向外延伸,整個場景宛如一幅水墨畫,描繪了漁人們出海與歸港的場景。三色菱形花片從入口處蔓延至吧臺,仿佛微風中的海面,波光粼粼。海的盡頭,木作的屋檐下,點亮著溫柔的燈光,指引著風塵仆仆的旅人到來。
▼卡座左側的閱讀區,設計結合了藍色與木色的折線造型來隱喻山與海的呼應,中間的吧臺靈感來自于船只停泊的木棧道,恰好將閱讀區與就餐區分割開來。
▼右側吧臺使用了灰色密度板雕刻,再連同底板整體噴漆,吧臺頂面設計屋檐,體現了泊位作為休憩處的特點。
▼整個方案色彩上采用藍色、白色、木色搭配,協調了冷暖對比,材質上采用金屬、木質、漆搭配,協調了人感官上的冷暖對比。
金屬板、混凝土地坪漆與木飾面,我們用人造的工業材料和天然的木材結合在一起。柔和的木飾面、清冷的鏤空鐵板、細膩的絨布,它們之間形成強烈對比,通過大面積留白的墻面與整面溫潤的木質書架組合,為它們找到一個平衡,并以和諧的形式共存。配合溫暖而明亮的燈光,營造了安逸舒適的氛圍。
▼軟裝上設計師在燈具、書架等配飾上都特別的選擇了帶有轉角,折紙造型的物品來進行搭配。
▼地面的鋪裝也延續了折角的元素,三面體的地磚從吧臺一直斜線延伸至門口。
▼功能上除了咖啡簡餐以外還設置了整面的書架、兩層供顧客閱讀的階梯與一個相對獨立的休閑區。
▼整面鐵板背后是商場原本的消防通道,在不能封堵的前提下,設計師將整個區域使用軟性隔斷將其劃分成為了一個較為私密的空間。
▼隨意散落的懶人沙發,使希望擁有一個安靜空間的客人有了去處。
▼泊位,人們一個休憩和交流的港灣。
莫道游人愛匯泉, 一灣海水抱遠山, 觀海亭中憑闌坐, 滿眼波光滿眼帆。正是“泊位”期望帶給每一個到訪者的切身感受。
▼一本書 ,一杯下午茶,靜靜的感受海邊泊位的美妙生活。
▼設計師親手制作的小獨角獸。
▼三角形折紙元素的白色擱架。
▼平面布置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