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這里是扮家家fm
專屬于設計師耳邊最美的聲音
周五晚上,用聲音描繪你的生活
打開音頻,告訴你怎么成為設計大師~
主播:七七?
?歌曲:盜將行(Cover:花粥)- 姜創鋼琴 ?/盜將行(Cover:花粥)- 綰綰
內容:網絡
(客戶端掃這里可以在手機收聽哦!)
經常聽到你們在群里吐槽“又沒靈感了”、“有沒有大佬告訴我這個怎么設計更好”我、“需要一些搭配案例來發掘我的靈感”、“頭都想禿了,靈感還沒來”等等等等,那么靈感這件事,真的有那么難嗎?七七今天就來告訴你們靈感到底怎么來。
最重要的就是知識面了。作為一個設計師,需要分析問題、自我妥協的時候,就需要用到你的知識面,一個設計師,如果你有充分的閱歷,就更能看透問題的本身。那么怎么要才能擴寬知識面呢,有四個點,豎起耳朵開始上課了啦!
第一個:閱讀書報雜志。
這個是怎說呢?最近我發現,很多設計師都會抱著工具書,那所謂的工具書指的是什么,工具書可能本身就是一個設計書籍,有案例分析、平面圖、照片、cad甚至有材質的做法,所以這種是稱為工具書。
但是啊七七建議,這種類型的工具書在你閱讀的書籍中的比例不要占據太多。原因就是,當我們不斷的話心思去理解別的設計師怎么樣去設計這個特定的空間,這個可能只是經驗上的增長,而不是知識面的擴寬。
我們更建議的是設計師們可以去閱讀一些時尚刊物,建筑室內類型甚至是其他行業的都好,那為什么是要閱讀這種類型的書籍呢,因為其實所有的行業都是一樣的,有需求去創造。
但是創造過程中,要結合想法、結合美型和我們現在前沿的科技手段而形成一種新的產物,這就是設計靈感,所以我覺得啊,看時尚刊物是可以看到時下最流行的事物和大眾的需求,可以很快速的訓練你對潮流、,美學的理解能力。
第二個:閱讀散文、小說。
是不是覺得這個比較荒謬了。不急,聽我分析完。我們建議的是閱讀那種具有高度空間感的文字敘述小說,因為在看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去想象,會有不同的空間感受,產生不同的情緒。這些感受都會讓我們腦洞大開,邏輯思維也會跳出原有的框架,讓你產生出一些不一樣的靈感。
第三個:訓練你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啊,有一些設計公司的老板或者甲方會帶一些設計師們到一些經典案例的現場去觀摩學習,參觀一些很不錯的項目,你會發現,很多人會帶著相機到現場去拍照,回去之后照片做歸檔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其實能留在現場討論一些設計的細節的反而少之又少,為什么會這樣?
相信各位有過這樣一種體驗,有的時候我們去過一個地方,我們有可能沒有做過多的記錄,在若干年后,我們再去那個地方可能會發現“誒,好像跟我上次來的感受不一樣”,其實基礎觀察力的部分就在這個位置了。
作為設計師的我們,體驗和觀察不能僅僅是在表面上,比如說我們去商場看到一個設計,可能覺得“哇這個設計不錯”,東摸西摸東拍西拍,沒有去研究他真正的設計意義所在。
分析每一次的失敗或者挫折的案例。這個部分啊七七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我們在設計室內的燈光的時候,我們想象中怎么樣去折射出一個非常完美的形態,結果燈光顯現有問題,一段一段的達不到,或者屋里本身的偏色等等造成 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亙古不變的道理,當我們想要進步,只能一步一步的去嘗試,不斷的去反省,就像平時我們會拿客戶的方案去練手,但是肯定不止收拾收拾做起來這么簡單,我們要學會去分析,這樣我們得到的知識才會非常的充足,未來,我們想要創新出更好層次的東西,才會有思考的基礎點。
其實說的那么多,還有最重要的。
我們也一直強調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生活,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我們接到一個單子的時候,我們不能從主觀意識出發讓自己覺得這樣設計舒服就好,而是要看怎么樣客戶舒服才對,這就仰仗于我們在生活中做為一個“甲方”所需要的舒適感,所以說設計靈感來源于生活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好啦,本期的設計靈感就講到這里了。如果你有什么想說的,或者想聽的,可以直接在評論下方告訴我們,這里就是你們的平臺,來跟我們一起聊設計吧!
【參與方式】
在公眾號文章下面和我們一起討論吧~
【歡迎關注扮家家室內設計網,聊一聊設計那些事吧~】
【扮家家FM微信群】因人數限制,所以大家添加佳佳妹微信,佳佳妹拉進群哦~
佳佳妹微信:? jiajiamei945
出品:扮家家FM團隊
主播:七七
編輯:小白
文案:大寶
策劃:咕嚕嚕
推廣:水冰月
后期:從小帥到大&七七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