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對于色彩的形容詞,如明暗、濃度、深淺,或者在單一顏色前加上形容詞,比如粉紅色、灰綠色、孔雀藍、祖母綠等;
其中,粉紅色的“粉”描述的可能是色彩的明度,灰綠色的“灰”則用來說明顏色與顏色調和的飽和度降低,而孔雀藍、祖母綠等的說法,則是描述單一色彩的色相表現,利用此類建立在共同認知上的形容詞來描述色彩,十分容易產生誤解。
因此,在開始學習配色之前,我們應該對色彩學的基本用語有所了解。
?? 1 ?何謂色彩三要素 ??
通常講到色彩,會將其分為三個基本要素,分別為明度、飽和度與色相,稱為“色彩三要素”
1-1 何謂明度(Value)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就是色彩反射光量的多少。明度越高表示顏色很亮,純白就是明度最高的顏色;相反,明度越低表示顏色很暗,純黑是明度最低的顏色。在“曼賽爾體系Munsell System”中,明度共分為11個階級,純黑為0,純白為10。
1-2 何謂飽和度(hroma)
飽和度指的是色彩的鮮艷度,也就是色彩含純色的多少。
純色是各色相中飽和度最高的顏色,黑、灰、白這類無彩色,則是純度最低的顏色。
1-3 何謂色相(Hue)
色相是指顏色在人眼中呈現的特質,是用來認定顏色的最主要依據。
為了讓人更容易理解并使用顏色,色彩學專家歸納顏色秩序發明了“色相環”,先以紅、黃、藍三原色為基準,構成正三角形,它們之間通過混色分別得出橙、綠、紫三間色,三原色與三間色再混色,又產生出6個復色,便形成一個有12種顏色的基本色相環。
有了色相環,不僅能夠方便定義暖色、冷色或中間色,更可以通過角度差異的“色相差”,把介于20°以內的顏色稱為相近色,把介于90°~180°的顏色稱為對比色,進行符合需要的搭配組合。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