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單位】:拓邦部落設計聯盟
【主持建筑師】:林晨
【設計團隊】:呂杰,朱劍鳴,盧麗媛,葉馨怡(實習)
【視覺設計】:SHUN Design
【燈光顧問】:章海貝
【建筑攝影】:胡義杰
【施工單位】:上海淵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名稱】:順風樓海鮮館
【項目地址】:中國,浙江省,溫州永強
【項目規模】:室內使用面積150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8年7月至9月
【施工時間】:2018年9月至12月
【材料】:不銹鋼,沖孔鋁板,鋁塑板,銅,水磨石,地磚,石英石,墻紙
拓邦部落設計聯盟在中國的東海之濱溫州永強,曾經的魚米之鄉,創造了一個極具大海意向的海鮮餐廳。永強順風樓是一家根植于當地,具有三十五年歷史的老牌海鮮餐廳。在創始35周年之際,永強順風樓決定進行一次勇敢的自我顛覆與革新,邀請我們為其打造一家全新感官體驗的海鮮餐廳。我們希望向大海致敬,借鑒印象派音樂大師德彪西于20世紀初創作的《大海交響樂》解構物質空間,制造一系列有關大海的通感體驗,為永強順風樓海鮮館演奏一首蔚藍大海的印象主義交響樂。
▼銀色鋁板構成的餐廳外立面
永強,舊稱永嘉場,位于浙江溫州東部甌江入海口,古有“東甌之地”的說法,今屬溫州市龍灣區。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初年,永強平原仍是一片汪洋海域,古稱歧海。溫州地區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當地有句古語,“水路一條”,溫州方言“水”與“死”同音,寓意“死路一條”。向死而生,大海是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的起點。
農耕時代的溫州永強人以勤奮熱情著稱,他們靠海吃海,種田、打魚、曬鹽。由于超負荷的勞作,當地形成了“一日五餐”的獨特習俗:起床吃“天光”,中午吃“日晝”,下午吃“接力”,傍晚吃“黃昏”,夜晚吃“小接”,而海鮮自然成了最重要的食材。永強順風樓以提供新鮮的海鮮食材和地道的海鮮烹飪聞名遐邇,從35年前第一代掌門人的小店鋪,至如今第二代掌門人的海鮮館,我們要在此次的設計中向故鄉的大海致敬!
▼入口立面
基地位于新建成的溫州機場航空總部大樓的裙房一樓,該樓的主要功能為企業辦公,外立面被銀色的鋁板幕墻覆蓋,缺乏基本的商業氛圍。尊重大樓物業的要求,我們沿用了銀色鋁板作為外立面改造的主材,并決定用最輕巧的動作來展現一種驚喜但又克制的豐富。
▼金色的入口大廳
▼入口大廳在右側視角
▼入口轉折處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清晰而流動的迷宮。首先,兩片連續的穿孔鋁板墻體延續了外立面的肌理,內側的包廂圍合出居中的大廳,這是海浪的邊界。然后,一片連綿起伏的穿孔鋁板屏風以半圓的邊界分離散座區與點菜區,不同的高度微妙的控制著空間的透明度。最后,一個向四周開放的中央吧臺,猶如一座發光的燈塔矗立于大洋之中。游弋在水磨石地面的魚群,作為空間中唯一具象的存在,為在這片洋流中的潛泳者導航。由此,我們完成了對這個1500平方米不規則空間的整形手術,同時呈現了一個海納百川的流體容器。
▼散座區
▼散座區鋁板屏風
▼向四周開放的中央吧臺
▼用餐大廳
▼大廳的鋁板墻細節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