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址:雅居樂濱江國際
項目面積:138平方米
項目設計:吾索設計
攝影機構(gòu):EMMA 程得得
主要材料:鋼板 清水混凝土漆 松木原木 KD木飾面板 水磨石克諾泰斯強化復合地板 軟木地板 Tata木門 薄石材
設計師對空間功能的把握是基于客戶提出實質(zhì)性的需求,根據(jù)不同的家庭構(gòu)成 生活需求進行設計的,通過細致的溝通與了解,才能讓其更符合屋主的生活。設計師了解 吸收 整理 判斷 歸納 思考,什么是更契合的設計。當這個過程擺在設計師自己的家的時候,設計師直面的將是最直接的需求,所以開始的時候設計師需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需要的。
無 爲平面布局的重新規(guī)劃是一個提出問題并不斷思考去解決問題的過程
▲ 原始平面圖
▲ 改造后平面圖
每一個空間對于我們生活它真正是用來做什么的,思考每一平米要用來做什么而不是先入為主的設定了若干功能之后再把每個功能細化,一切設計的初衷應該回到最原始的目的,空間是為我們更好的服務。 首先 陽臺被打通擴進客廳作為一個整體空間,利用地臺高差的方式讓陽臺成為一個獨立的茶室空間,他是距離陽光最近的地方,我想讓陽光離我們的居室更近,席地而坐,一茶一書,雖身處高室,四季卻清晰的觸手可及。利用客餐廳的面積設計了一個大長桌,解決我們經(jīng)常在家里使用電腦的需要,那為什么還需要一個書房呢?真正意義上的四分離衛(wèi)浴設計,盥洗,如廁,淋浴,洗衣干衣完全是獨立互不干擾的空間,那衛(wèi)生么還需要另一個衛(wèi)生間?也讓主衛(wèi)改造成的衣帽間成為可能,一臺烘干機也讓陽臺升華成更能滿足我需求的區(qū)域。
當 空
心通豈復問云何 印可聊須答如是
客廳沒有電視,沒有長沙發(fā),沒有茶幾,一切不會每天都用到的家具都被我剔除,哪怕是用空來代替,我期許的是家具解決最實際的需求,如果不是每天都能有好幾個人來填充,那三人位的沙發(fā)在我看來也是這個空間的冗余。電視柜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松木原木,放在兩邊的大理石地臺上,既是空間自然元素的體現(xiàn),也兼具了使用功能。
我將那些我們視作標配的家具取而代之的是 投影 鋼板焊接的書柜 單人位沙發(fā) 于是 我在這個空間的活動行為已經(jīng)被自然的限制為 看書 喝茶 偶爾能看大片
甚至連餐桌所配的椅子也是吝嗇的只配了一家三口的數(shù)量
玻璃面的餐桌 也在有無的臨界之間徘徊
離 合
形式只是對事物之間不同點的認識。從中取走一點,形式也就毀掉了。
居室從玄關(guān)開始,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以及出門前的最后一件事情,換鞋,收納,整理是每天都會發(fā)生的,簡以用之,最大化的滿足收納
干區(qū)與洗衣機之間空出的距離自然的形成了一個尺度舒適的活動區(qū)域,在這里我們產(chǎn)生每天最頻繁的生活行為,換洗的衣物能夠很順手的洗烘,整面的過道墻用一副裝飾畫讓這里成為客餐廳另一個空間的延展。
獨立的馬桶間基本不會有很多水,材質(zhì)上也只是將地面的水磨石上翻了一塊磚的高度,利用壁掛馬桶墻體的厚度自然的做成了一個柜子,讓收納清晰獨立。
融 然
我們身處在其中, 卻不知道自然從哪里終了,藝術(shù)從哪里開始。
這是林語堂的一段話,生活中除了柴米油鹽,自然與藝術(shù)同樣不可或缺,床頭背景采用的是天然薄石材,每一片肌理都是自然與藝術(shù)最美好的結(jié)合,暗色調(diào)的整體風格以及紅色窗簾的點綴都能體現(xiàn)出空間的質(zhì)感。
沒有更多的家具,剩下的只有基本的臥榻與光
童 謠
伴隨孩子成長的空間更多的要考慮符合她小小使用的尺度,降低高度的開關(guān),實木板制作的小掛衣架,圓角的家具
簡單的配飾 不刻意去搭配 每一件都是她自己的物件 讓一切順其自然
煙 火
這煙火氣不就是生活的一切么?
如 是
這便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吧
后 記
這篇文字更多的是設計師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的思考過程 因為是設計師自己的住所 對于每一項很細致的需求即明確 又會出現(xiàn)很多不確定性 因為總是希望把更多需求功能或是思想能夠融入其中 于是這個過程更是一個艱難的取舍過程 設計師也希望通過這個過程能夠使業(yè)主在自己的家居裝修中能更切身的思考最本質(zhì)的需求 有的放矢的來滿足自身的喜好 讓空間為我們服務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