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方陽陽企業辦公建筑-BIAD第六建筑設計院
【項目名稱】北京東方陽陽企業辦公建筑
【建筑公司】:BIAD第六建筑設計院
【設計年份】:2013—2014
【完成年份】:2016
【主創】石華、王璐、楊帆
【建筑專業】石華、王璐、楊帆、褚奕爽、張廣群
【結構專業】:韓起勛、張連河
【機電專業】:唐強、張力、劉立芳、戰國嘉、何楓青
【項目地址】:北京市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
【建筑面積】:14905
【攝影師】:夏至
這個北京東方陽陽企業的生產辦公建筑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北京生物醫藥基地內。初次進行場地踏勘的時候,項目用地周邊的第一印象是比較荒蕪的,已建成的一些廠區都是那種國內常見的新興工業園區的樣態——清晰的規劃結構,簡單而帶著工業感的建筑外觀。
“東方情節”的企業建筑外觀
北京東方陽陽企業是國內民營的餐飲企業,企業文化帶著深厚的“東方情節”。這樣的企業在一個新興工業園區中營造自己的生產辦公建筑,如何讓建筑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呈現在所處的環境中,同時體現企業建筑自身的特色是這個設計過程中反復思考的問題。面對周圍空曠而具有工業感的環境,我們感到這個有著“東方情節”的企業建筑不應該簡單的介入這片場地,它需要有一些堅守,帶著一點點的抵抗性;同時,我們也希望這個建筑中的些許不同,能夠在這個區域喚起一定的人文感懷——在當下大量新興產業園區的快速建設中,是否也可以去守望一份屬于自身的文化內涵。
在這樣的思考下,建筑如何去回應這樣的想法是設計著重解決的問題。同時,現實的功能與流程亦影響著這個建筑介入場地的方式。這個以生產加工為主的企業建筑包含了多種附屬的功能——加工、展示、企業辦公、以及員工休憩空間等內容都集中在這個用地緊張、面積有限的建筑中,這些復雜的功能為建筑的空間組織帶來了限制。
場地鳥瞰:四周荒蕪的環境
建筑西北側外觀
建筑北側及周邊環境
辦公建筑外觀及入口
建筑的生成首先來自于對空間使用層面的梳理。生產加工空間是這個建筑中最主要的功能空間,同時這部分也是未來這個建筑中使用最頻繁部分,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建筑的首層,提供了最便捷的使用條件。其他如辦公、會議、菜品展示、企業接待以及員工休憩等功能訴求的是相對安靜的空間,為避免受到首層生產加工車間的干擾,我們將一層加工車間建筑的屋頂設計成了一個獨立于首層建筑的空間界面,生產加工內容以外的功能空間統一與這個首層屋面的空間界面進行連接,并通過室外的景觀臺階與地面直接聯通,通過這樣的方式,相對安靜的辦公、展示等功能空間一方面保證了自身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又與首層的加工車間保持了一定意義上的連接。
首層生產加工區中通道
辦公區以聚落形式設于首層上
在空間歸類的基礎上,設計詳細考慮了建筑各部分功能的空間關系,這其中相對獨立又各自聯系的空間內容讓人聯想到中國民居聚落的空間組織方式——看似各自獨立的建筑以一種巧妙的方式相互聯系著,形成一個建筑的集群。這與我們最初希望這個建筑在整個區域中呈現的氣質是非常接近的,我們將聚落空間的組織方式引入到這個建筑中,將各功能空間依據使用需求化整為零形成宜人的小尺度建筑,并將這些建筑以一種看似自發的方式組織在一起。這些小體量的建筑在這種自然的空間組織中形成了很多微妙的變化,庭院、街道、露臺、廊橋……這些豐富的空間元素將一種生活場景感帶入到了這個建筑中,為這個企業建筑營造出了多樣的空間小環境。
二層寬闊主入口空間
二層室外露臺
空間構建的過程中,文化性亦是設計著重思考的內容。作為一個中國民營的餐飲企業,這個企業的建筑試圖以一種守望文化的方式回應北京生物醫藥基地的大環境。設計在具有聚落感的空間結構上采用了內向坡屋面的處理方式,這一方面是建筑對于傳統文化的呼應,另一方面也隱喻著建筑內向的空間氣質。對于這個建筑來說,其展示于生物醫藥基地大環境中簡潔而富于隨機性的體量并不十分異化于整體生物醫藥基地的建筑風格,而對其自身來說,建筑內在卻堅守著東方建筑中獨有的格調與人情味。空間的內向性不僅體現在建筑各部分關系的處理上,也體現在建筑與場地關系的處理上。建筑臨街的部分被處理成相對實向性的建筑體塊,僅僅部分的設計了一些窗與場地外面的生物醫藥基地的環境進行對話,建筑的內部則圍繞著中央帶狀庭院形成了豐富的空間關系。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