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商業企業展館及會所 | 共生形態設計
【項目名稱】:時代商業企業展館及會所
【設計總監】:彭征
【主案設計】:楊清、陳泳夏
【設計團隊】:曾慶豪、肖正宇、許秋怡、朱國光、李永華
【設計單位】: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廣州市時代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設計管理團隊】:沈鵬、謝雁、蘇妙慧、江永強、何曉航、李寧
【項目地點】:廣東廣州
【設計時間】:2017年08月
【竣工時間】:2018年08月
【設計面積】:1300 M2
【主要材料】:薄板磚、木飾面、白色烤漆板、地毯、軟膜天花
撇開商業的因素不講。如果從社會學的角度,廣州時代E-park的推出,就其實質,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產項目,更像是闡述或者干脆講展示了一種就現在而言屬于未來,那種目力所能望見的未來的,新的生活方式。它似乎重新定義了作為一個細胞狀態的人,與社會肌體的關系和相互作用的可能方式。如果以這個角度為著眼,它無疑含有微妙的歷史意義。從這個意義而言,為E-park提供設計服務,則有榮幸的意味。
共生承擔的設計并最終要呈現于眾的部分,將為來者對項目形成淺層,直觀但不能缺少的印象。而最能體現項目精神內核的概念,莫過于“建構”。能將這個詞以直觀的方式作呈現的,莫過于“積木”。設計師依循此一邏輯,將“積木”作為貫徹空間設計的形態線索,表達“建構”的概念。
設計師在考慮平面時,以中庭為一個隔,樓上辦公,樓下會客,同時樓下又將展示區和商務休閑區隔開。大面積的落地窗讓人遠眺窗外翠綠天際,頂面光棚如天光泄下,色調則以由亮入暗的對比形成帶有舒緩氣質的節奏,使空間的功能劃分單純化,也為來者在不同的功能區提供相應的心理鋪墊。原木飾面的體塊以結構的狀態,在兩個功能空間大量的穿插使用,木紋緩和了直線的冷硬,在觀感形成的心理印象中,原木的色調又最能與“生態”暗合。而這一概念,恰恰是業主方和設計方都想要表達,呈之于世的。
在展示空間部分,設計師用約束成點線的光進行勾勒,以獲取空間的深邃感,增強展示場所所需要的靜肅氛圍。隨著展線的后移,設計師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的混同,使空間的亮度和緩升高,在展示內容結束時又逐漸與中庭的光環境臻于一致。
樸素,是人自然形成的動物情態。是天生的本能。修飾多了,反倒容易失去作為“人”的品格,丟了其本足驕傲的質感,而像某種產品了。因此,設計師在商務休閑區的氛圍考慮中,仍然只以原木色調為主線,輔以質感和色調稍有變化的織物為空間中活潑的元素,形成點綴和對比,素而不俗,豐富空間情態。
在一個單層且回旋余地不大的多功能空間中,對空間虛實節奏的思考就顯得尤為重要。“清坐讓人無俗氣,虛堂終日轉溫風”。中國人對環境和空間的的把握,常常在“虛”和“空”這兩個既相似又各有其意的字上著手。設計師在這一過程中,將中庭作為整個空間中“虛”的部分,利用大面積的白和幾根利落的線條強調“空”的狀態。在情態的層面,這種方式很快將來者以自身的需要為出發,歸入各自感興趣的功能空間,但實則卻表達著一種“收放”的意味。
在空間的表達上,“虛”往往帶著些往遠的涵義,而“空”卻表現出一種囊括的狀態。一推一拉之間,便是設計師值得推敲的平衡。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