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李益中空間設計
燈光顧問:深圳漢都燈光顧問
Logo設計:陳與陳設計室內
裝修單位:成都導向裝飾
建筑改造:楊社保
大理是個好地方。山高水長,空氣好,氣候宜人。2015年的秋天幾個朋友在大理玩,偶遇一房子,一見鐘情占為己有,想著年紀大了之后作為自己的退隱之地,現在年輕偶爾住住,是自己的一個第二居所,平時當客棧來接待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
房子打動我們的地方有兩點。第一是這個房子與環境關系,有公共綠地環繞,掩映在一片竹林背后。
第二是房子的空間結構不錯,而且里邊有一個內向的小庭院。
設計一開始就是圍繞這個中間的小庭院展開的。我們把這個內庭用玻璃鋼構封閉成室內空間,成為一個充滿陽光的中庭,以此為核心,整理其他室內空間。
接下來是掘地三尺,拓展了部分地下室的空間,包括一個下沉庭院。
前院設置了一個水庭,并在旁邊加建了一個亭子,成為一個觀賞池魚和休憩的空間。
屋頂為了更好的景觀,加蓋了一層露臺。如此,蒼山、洱海的風景360°盡收眼底。
所有這些改造工作都以不破壞原建筑風貌為原則,看似大刀闊斧,但其實都是依循建筑的設計邏輯反復推敲縝密進行的。通過對內部空間及建筑形態的梳理,打通了建筑從室外環境到室內空間的任督二脈,渾然一體了。
客棧的名字叫“浥塵客舍”,靈感來自于唐代詩人王維寫的那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全國各地都被霧霾籠罩的當下,大理依然藍天白云山青水秀,用“浥塵”作為客舍的名字有特別的意義,潤濕身上的灰塵,在客舍享一段歲月靜好的時光。
曾經參觀過斯里蘭卡國寶級設計師巴瓦的自宅,真切地感受到巴瓦對光的處理和控制。
在“浥塵客舍”的設計中,光的控制同樣被放到一個特別重要的位置上。
空間的設置除了考慮使用、景觀,更加入了光的考量,晝夜晨昏,陰晴雨雪,每一刻都有不同的光的變化。
空間的轉折迂回,起承轉合,每一處都會有不期而遇的光影。
每一間客房的空間形態都不一樣,朝向也不一樣,在客房的設計中根據布局、光線等要素來選擇形式、色彩和質地,在保證相對統一的前提之下,讓每一間客房都各有特色。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喜歡待在工地上,感知空間形態以及每一道光線,然后利用直覺做設計。
在負一層的01號房,朝北偏西,釆光比較柔和,下午的時候有斜陽照進來,我們在空間中感覺到一種隱約的“侘寂”之美,于是就在“侘寂”這個方向去發展,做得比較自然、平和、質樸
而在二、三層的大房,因為朝南,陽光充足,就大膽地用了黑紅配,創造了飽滿而熱烈的空間感受。
浥塵客舍與其說是一家客棧,我們更愿意稱它為我們的第二居所,我們的另外一個家。
從空間到設備,再到陳設,完全按設計師的標準來營造和設置。在后期的陳設布置及日用器皿的選擇上,女主人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親力親為,創造“家”的溫馨磁場。
住的舒服是好酒店的硬指標,所以設備要好。在浥塵客舍,馬桶是智能馬桶,恒溫的馬桶圈蓋不會讓客人在冬天如廁時躇躊不定,床墊是五星酒店的標準配置,夠厚夠舒適,床品是女主人精心挑選的法國進口棉麻面料,質地柔軟體貼……
家的感覺來自于壁爐的溫暖,客人可以親自下廚的可能,更體現在生活的日常,因此平時使用的碗碟瓶罐茶具咖啡杯這些日常器皿也就代表了主人的品味和追求,在這里,這些器血的器形、質地、色彩等等都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考量,以期達到整體風格的協調統一。
在藝術品陳設上,大都是自己的珍愛收藏,這里有美國著名攝影師阿諾· 拉斐爾·閔奇恩的攝影作品。
有廣州新生代藝術家林于思的東方意境的繪畫作品,也有從日本京都千辛萬苦帶回來的日本女畫家的油畫作品……
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豐富了空間的質地,豐富了空間的內涵。
我們都沒有酒店管理的經驗,但我們相信把我們的客舍營造出家的感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客人視如家人一般,客人一定有特別美好的感覺。
而我們始終堅信,人們愿意為美好的感覺買單。
習慣了在大城市做設計,作品中往往透射出較為強烈的都市感和設計感,而在大理這樣一個比較休閑的城市,必須做出相對放松的感覺
(36).jpg
更多實景推薦:
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