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 x 牧笛設計 | 翡翠甲第營銷中心!
【項目名稱】:海門萬科翡翠甲第銷售中心
【項目設計】:MAUDEA牧笛設計
【設計總監】:毛明鏡?
【主創團隊】:崔臻、萬麗軍、劉雅娟、葉曉桐、李文靜
【面積:】2000平方米
【完成】:2018年8月
【 攝影】:張靜,隋思聰
一種當代藝術宣揚的自由與未來。一種關于價值和趨向的探求與追尋。
萬科翡翠甲第銷售中心MAUDEA DESIGN牧笛設計
“圖畫物外事,好尚嗤吾人。閉戶覓真意,展轉復失真。”中國文人畫素來強調畫必有其形。畫的是‘東西’,但如果停留在畫的‘東西’上,這樣的畫便無足觀。設計亦如是,要設計出‘東西’的影子,超越形本身,不是虛無縹緲的形相。
有“江海門戶”之稱的江蘇省海門市位于長江入海口,與上海隔江相望。進入開敞的學府院,通過幽靜院,穿過回廊便至售樓處主體建筑。唐代詩人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所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與境,也逐次展開。
沿襲萬科翡翠系東方人居、全新美學的設計理念,項目以“寄情詩賦,雅好自然”為設計出發點,將海門的‘古’、‘今’及‘未來’巧妙地融合在空間之中。
懷詩韻
并不是只有制造出新奇的東西才算是創造,把熟悉的東西當成未知的領域再度開發也同樣具有創造性。所以設計師選擇傳承傳統建筑四進四合院的空間布局,并將“海門文化行館”氣質植入其中。理時空的“序”,造空間的“勢”。
迎賓預接待區是第一進。狹長高聳的空間尺度、天然黑洞石墻面,層層鑲嵌云石燈飾構成主要視覺,述說著渾厚的歷史積淀。
盡頭金色的稻米藝術裝置,是設計師注入的一抹現代,也讓空間層次更自由,更將視線引至徐徐開啟的通高木門。
通過大門是售樓處的接待廳,也為第二進。作為售樓處的核心區域,它以獨特的氣質立于多個空間之中。多層藝術屏風疊加且陣列有序的排布于四面造型墻之前,為空間構建了豐富靈動的節奏。
“建筑大跨度、高尺度的空間特點加之千年海門歷史、翡翠甲第的盛名,都是我們設計考慮的重點元素,所以最終決定為這里的都市新銳打造一處古今相融、時尚雅奢的多元聚會場所。” MAUDEA DESIGN設計總監毛明鏡說。
大門再次打開,延主軸深入,是為第三進。沙盤區和洽談區用不規律序列感造型為墻體,將原有建筑結構巧妙的包含其中。
墻體不經意間的劃分也框定出不同的功能,整合在一起,亦與中式傳統建筑多院落設計手法相得益彰。
位于中央主軸天花懸浮一抹黃銅藝術裝置,巧妙的將各個功能區相聯系在一起,多維度的拓展了空間的厚度。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上元燈節滿城燈火,盡情狂歡,而此處的氣氛,似與詩相呼應,躍居空間主軸之上的藝術裝置正如夜幕中飛舞的魚龍燈.....
安今興
人與事物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人賦予了事物美與誠意,事物會反過來影響人的心情,亦如眼前的洽談區。
內斂雅致的大理石茶幾搭配看似隨意安插的軟包凳,將當下人們灑脫的生活方式不經意間體現出來。
這里的軟裝多選用現代風韻,將映襯海門漁民生活景象的藍色搭配其中,豐富空間的深度與內容。
“藍色更代表了高貴與從容,時尚與夢想。這正與翡翠甲第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設計師說。
水吧區自然融入在洽談區其中,通過合理的引導動線,使人的行為與空間形成互動。
中軸兩側延伸出VIP室及兒童區兩大木狀體塊,僅可通過一側通高落地玻璃隔斷隱約望進去。使其既有獨立的私密性,又內外連通,維護了外部的秩序之美,同時放大了內部空間的視覺尺度。
寄未來
就像高更在她生命的凈土塔希提島上創作《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將向何方?》一樣,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會最終落腳在關乎其存在價值和趨向的探求與追尋。所以設計師在根植于歷史文化講述現代生活之后,還將‘未來’注入空間,讓人們感受到一種設計新的可能性。
望過盡頭的最后一扇大門,也是第四進,渾然奔放的藍色金屬樓梯猶如一位藝術家在動情舞蹈。恰似在回顧那些隨著時間推移被儲存起來的回憶。
大尺度的樓梯旋轉而上,用默默無聲的方式,再次強調當代藝術宣揚的自由與未來生活提倡的融合。
最后,毛明鏡說:“我們相信感官能夠與情感相連。所以通過多元化現代科技手法,將視、觸、聞、味與聲穿插于各個空間,希望達到觀者意識上的認同,帶來與眾不同的新鮮體驗。”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