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物 品牌中心 | 蔡俊林
【項目名稱】:感物 品牌中心
【項目地點】:中國 杭州
【項目業(yè)主】:感物 Ugan concept
【項目類型】:辦公
【主創(chuàng)設計】:蔡俊林
【設計團隊】:徐寅、李金良
【項目面積】:600 M2
【完成時間】:2018.08
【攝 影 師】:邵峰、劉宇杰
△入口背景
感物是一個木地板品牌,現成有很多木材可用,卻反倒成為了設計的難題:怎么營造一個“木質性空間”而不是“木質空間”,讓“木質”成為一種狀態(tài),一種氛圍,而不只是“材料”和“材料帶來的功能”?
△材料局部
就像身處在森林里不會過多的以物化的方式來關注樹木一樣,而更關注樹木在其環(huán)境下圍繞的那種自來的整體性:氣覺,風觸,光斑,聲幽等。
由此產生自我的覺察,這樣的覺察不會來自他處,便足以被我們稱之為:森林性感受……
△入口前庭
森林,若拋開其生物特性和自然屬性,按人類對空間的思維習慣,是沒有明顯的區(qū)域和功能劃分的。
身在其中,我們既不會按照不同植被間的分層來識別自己所在的區(qū)域,也不會根據特有的路徑走向某個目標,這就是所謂的無邊界感吧。
△入口中庭
入口處,放棄門庭的設計思路,反而用了一個抽象的亭子暗示其流通性,讓由外而內的心理感受,自然發(fā)生。
△入口前庭及側庭廚房
相反地,設計上將原本在建筑里作為“半阻隔”用的重要部件——窗戶進行部分拆除并介入了一個新的容器——茶室。
由內而外,也模糊了內部(辦公空間)與外部(庭院)的關系。
△茶室細部
在整體空間中,為了讓其形成一種回路,把原本處在核心交通區(qū)的衛(wèi)生間的隔墻打穿,使過道沿著窗戶直通會議室,只用一個隱形門阻隔,讓每一處都能相互滲透。
△區(qū)域之間
除了物理上的,那些在使用中常常因為功能或是視覺盲區(qū)而被忽略的區(qū)域,同樣會變成某種難以逾越的邊界,讓人無法靠近。
在這個空間中,若指入口左邊的角落、室內柱梁、隔墻上下沿、轉角等皆如是。
△視覺或功能邊界
經過考究,設計師巧妙地將這些建筑元素物化并使之產生某種節(jié)奏感,讓這些看上去不為何物的造型,一并成為了這個空間的“標志性構筑物”。
△構筑物透視圖
△構筑物各部
在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中,我們對事物甚至對自我的精神感知漸漸退化,那么,如何在保證功能的同時嘗試著用那幾個“節(jié)點”來誘發(fā)某種感受而強化自我意識,成為了設計的重心。
亭子上的木燈會指引你走向茶室而不是你期待的其他地方,你會因此失落還是興奮 ?
△辦公區(qū)域各細部
△品牌主理人辦公室
△女衛(wèi)生間
△男衛(wèi)生間
男女衛(wèi)生間的洗手臺下水連接著小的水景池, 里面的人在洗手,外面的人會看見“臟水”的景觀……
△洗手間細部
旋轉水柜、立體木幕布、水龍頭咬合桶、毛巾鏡子掛梁、馬桶盒子、景觀木承臺桌、員工辦公桌景觀等等,這些充滿趣味的“節(jié)點”,它們就像我們生活歷程里印象深刻的那幾個“事件”,我們只記得“感受”,卻無法還原事情的真相。
有時候,我們需要與“它”安靜的獨處,并將這些記憶碎片堆疊在空間里,讓使用者與它產生對話。
△設計細部
設計其實都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我們在與空間及其內部物件“發(fā)生關系”的時候,它才作為它的功能而存在并帶給人不同的體驗。
這一次,設計師更多關注的是人的感受,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 。
設計圖紙▽
△平面圖
△立面圖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很良心的材質,細節(ji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