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一見傾心的新中式,簡直美到骨子里!
我們認為將天地自然里永不變的物象以及古老藝術,化成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現代美學符號印刻在空間裝飾里,即使時代變遷,后人依然能夠理解和發揚當時的美好,這便是傳承的意義。所以設計需要精致,需要匠心,需要寓意。
將漢服襟裾紋飾及盤扣的意象鑲嵌在立面細節里,用當代藝術手法結出中式情結。
《遵生八箋》中提到高子說:“琴,就是禁止的意思,能使人去掉邪念,思想純正。古人彈琴,能使風起云涌,黑鶴臨空,通達神明而增加人民財富,因為彈琴時感情與外物產生共鳴,天地間一片祥和。”古琴是儒家思想的一個載體,中國人注重和合性,更注重人倫,即人與人的和諧關系。我們在合院中庭設置琴臺,以示家正禮興。
古代醫典《靈樞》中寫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天人合一,順應四時,二十四節氣以及對應節氣應該的吃穿住行都是學問。我們將這些理念強調在住宅的每一個空間里,并通過歷代擁有美好寓意和詩意的物象來表達最適宜中國人居住的人文居所。
地上一層空間以梅為主題,五個花瓣代表著吉祥,福、祿、壽、禧、財即為五福。梅亦是高潔的象征: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設計師巧妙的用梅花造型定制了空調風口,并以此在遮蓋橫梁保證大客廳縱向完整性的同時不損失空間的最大高度。從而使功能與視覺美合一。
空間根據建筑結構墻體采用屏風式隔斷劃分客、餐、作、臥各功能分區,最大程度使空間打開,讓光線納入各個角落,以符合現代人居需求。大開間客廳面朝庭院,景觀時刻納入視野,真正使家成為放松身心的地方。
四季輪回,時光流轉,無論生活如何在變化中推進,最美的總是記憶中的舊時光:奶奶的針線衣,外婆的私房菜,爸爸做的兔子燈,媽媽編的麻花辮。親情和團圓永遠是中國人的生活基因,而生活的經驗和經典永遠在老一輩人那里學不完。
更多設計文章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