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topia Lab | 現代辦公樓
項目地點:上海市楊浦區
建筑面積:9層,10372.5平方米
建筑設計:Wutopia Lab主創
建筑師:俞挺
項目建筑師:張朔炯
設計咨詢:一棟 | ArchUnits
照明咨詢:張晨露
攝影師: CreatAR Images
業主單位:高和資本
高和云峰大樓位于上海市楊浦區的西南部,這里自開埠時期就布滿了各行各業的碼頭和工廠,有過興起的輝煌,也經歷衰落的陣痛,一度被稱為上海的“工業銹帶”。高和云峰項目是工業區向新經濟轉變的城市更新的一個案例。
一層大堂
高和云峰的訴求高和云峰希望重新定義傳統辦公樓宇,將其打造成一個升級的生態系統,或者說是含有生活和社交的新生辦公社區。所以高和云峰整合了不同類型的資源。一層大堂由專注生活方式集合和社群服務的新銳品牌DNA Café&More運營。他家就此精準聚焦樓宇場景全新推出“樂盒Lobby Hobby”共享大堂概念并整體運營,試圖解決基于樓宇辦公場景中所需的吃/喝/用/休息/社交/補充型行政福利等需求,把司空見慣的樓宇大堂變成一個復合的辦公社區中心。二層則整合了共享書吧、共享會議室還有共享健身倉來強化一樓的場景應用。高和云峰在辦公區域則推出了HIWORK,一種通過懸掛活動家具來應對不用辦公需求可以靈活變化辦公場景的新型聯合辦公模式。高和云峰希望wutopia lab的俞挺用一個戲劇性的設計把這系列訴求完整連續地表達出來。但他們明知俞挺厭煩大堂的那種陳詞濫調的設計,仍要求不拆除這些裝修,因為拆除也是成本。
二層書吧、會議室
上海地主的野望楊浦區一如既往的粗曠沉重甚至有些呆板。即便在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楊浦區還重復了一種新的陳詞濫調:相似面貌的辦公空間,不精致的偽art’deco風的建筑立面,喜聞樂見的黃色石材。把這些作為上句,俞挺設計的下句就自然而然地產生,用輕盈自由靈動的藝術裝置行為在因為成本不得不保留的陳詞濫調前創造一個具有想象力的新世界。
“其實,我對大堂的想法很簡單。你們看到的所有曲線,都是來源于我小時候畫山水畫時候的靈感。我們的生活環境太過陳詞濫調,我就是想要跟陳詞濫調做斗爭。”
俞挺用他喜愛的穿孔鋁板作為筆墨,用寫意山水的方式把立面,景觀,大堂,辦公和屋頂串聯起來形成一幅立體的完整連續的青綠山水長卷。沒錯,俞挺承認現狀的存在,但不去破壞它,而是用一個巨大的創作以行云流水的山水畫出沒于原來大樓里外,最后在屋頂創造一個閃閃發光的屋頂花園---白云鄉而達到高潮。它宛若天外來客,漂浮于灰蒙蒙的楊浦區的上空,不太真實但真實地存在。
現在的大堂
原來的大堂
現在的電梯廳和樓梯間
原來的電梯廳
現在的屋頂花園
原來的屋頂花園
不接觸的藝術裝置
俞挺的這個山水裝置是附在外立面,廣場,花園,雨棚和室內已經完成的裝飾面外面的。它以最小最少的構建和原來的表皮接觸并呈現出不接觸的姿態。你可以把這層金屬鋁板的看成一層面紗般的藝術裝置和原來的建筑若即若離或者遮擋或者被遮擋。和呆板不變的原建筑的關系隨著空間的轉換而改變,讓這副山水畫仿佛要動起來。
不接觸的策略是一種設計態度和哲學態度。所謂哲學態度是因為無法正面硬抗周圍的干涉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抽離的姿態。這種姿態幫助建筑師在設計中以最少改動的經濟目的為前提下用類藝術裝置重塑空間達到出人意表的結果而最終把高和云峰的訴求以及上海地主的野心以戲劇性的設計置入達到敘事的合理和完整的表達。
入口雨棚:層疊的云朵與原來的玻璃雨棚
入口的引子
保留了三分之一的野心還是一種宣言然而現實把這個明顯的敘述剪成了片段。有限的預算、謹慎的城市規劃、周邊社區居民的干涉,這個不接觸的藝術裝置策略仍然被看成是大刀闊斧的整體更新設計。于是立面,沿街和景觀的設計全部被叫停了。整個設計只剩下了大堂和二層的室內和屋頂花園了。一幅完整的青綠山水被裁剪成了兩幅尺頁。但高和云峰和俞挺團隊頑強地保留了一個設計的引子。你現在可以看到一則短小的山形鋁板整合了門房和綠化,在入口形成了一個抽象的盆景,它原本是整個景觀和立面連綿不斷的山水圖卷里的一小部分,而現在則是僅存的片段對這個街區做了微更新。延續到建筑物雨棚則是幾層疊加的鋁板,仿佛你頭上的層層疊疊的云朵,這暗示你將看見壯觀自由的大堂---原本連續圖卷中的中心高潮。流暢的曲線最終把陳詞濫調成為想象力襯托。
這個看似突兀憑空出現的大堂以及最后藏在屋頂的那個亮晶晶的大堂是僅有的三分之一的野心,但依然可以作為建筑師的宣言。“我這個控江中學的校友,終于在上海粗曠的工業區里用設計激起了空氣中那變化不止的騷動,這金屬面紗它從天堂掛到地面上,上面有樹,城市,河流和遠山。”這個宣言的意義是美好不是憑空而來,她總是破繭而生的。所有過去,皆為序曲。
更多實景推薦:
本作品已在自媒體上推薦分享
【微博】https://weibo.com/2004599103/Gu6XgeSE0?
歡迎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