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一詞起源于佛教,作梵典中的摩登伽解,在《楞嚴經》、巴利文經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說摩登女經》均有記載;《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巴利文(梵文);摩登在現代社會,詮釋為新式的,時髦的,不同于過去的意思。 這是一個摩登為主題的家,目的是為了擯棄大都市繁華背后的種種詬病以及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居住空間的私享以及對培養孩子的獨到見解和潛能開發。
現在深圳很多人矯情、所謂的不幸福可以初步歸結為一個字“忙”!因為忙碌,我們忘記了工作的本身是為了讓生活品質更高,家庭氛圍更好。為了擺脫平庸的束縛,可現在,甚至我們呈現了更可怕的機械的一面,為了當下“井然有序”的工作,犧牲爛漫愜意的美好生活,眼前的茍且是生存的逼迫還是自我的麻痹認知,當努力過后生存得以實現的時候,如果現在是斗轉星移前,你還愿意放棄你最初的摩登情懷嗎? 在深圳, 忙碌仿佛就是正能量的化身,忙碌就是實至名歸的唯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在深圳,如果你足夠清閑就是一個不太合群的異類,一個讓人憐憫、惋惜的家伙。 在深圳,你真的要把握每時每刻,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扭曲的三觀裂縫無法修復。 在深圳,很多人就是靠雨后車轍里面的那一灘混水來維持我們這一條不愿失敗的魚。 在深圳,活著就是要把自己榨干,就想把這座自己居住的城市內轉外翻過來。 在深圳,這個弱肉強食的城市里,在這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窗口里,你必須有著外星球的差異化理念以及不同尋常的領域中必須占領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深圳,為了保持領先,每個人都在搶時間、搶資源,每個人進了電梯卻明明已經按了樓層的按鈕,燈也亮了,偏偏還要用力按幾下,好像這樣就能快一點。 在深圳,出了公司明明已經下班了,卻還要不停的講手機,發語音,手指飛快的按屏幕發微信,遙控每一個環節。 在深圳,為了達到目的不折手段,甚至趕盡殺絕,在這里,沒有壞人,只有成功者的開懷大笑與失敗者的黯然神傷。 在深圳,你會發現坐在出租車里經常會聽見司機被其他車“侵犯”而罵罵咧咧,我弱弱的問一句,是不是開車時插隊、加塞是炫耀車技的一種時尚。 在深圳,我們會在朋友圈不斷曝光自己的生活碎片,不管是不是刷存在感,但這也是忙碌的一部分,你有意無意的翻一翻他(她)的朋友圈就不得不知道他(她)這一年的全部行程。 在深圳,吃茶就是解渴,對于品茶、享受茶香,熏香的愜意是一件蠻奢侈的事兒。 在深圳,吃西餐前喝杯白葡萄酒,這就是在消磨時光,是裝逼、禿廢的前奏。 在深圳,打一場一個小時的籃球就會看到有10個未接電話,50條微信。 在深圳,為了去談一個生意,我們頂著臺風驅車冒著暴風雨出發,奮不顧身的前往,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都不算什么。 在深圳,節假日和愛人看場電影都要擠出時間,匆匆忙忙,背負著撇下老人孩子的道德譴責,獨自偷歡,尋求浪漫、情懷。 在深圳,朋友們打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忙不忙?忙!忙好,忙就充實,有錢賺。 在深圳,有意無意都會篩選朋友,有些人可交,有些人不可交,縮小無效社交,放大有效社交,拒絕我砍柴,你放羊的社交。 在深圳,現實的城市,會時不時的清理微信好友,一年沒來往的刪除,半年沒有聯系的被垃圾粉。 在深圳,信任危機的大環境下,人人自危,高檔小區入戶門的標配一定是密碼鎖、指紋鎖、牢固的鐵閘銅門。 在深圳,少了一份清風聽思語,一醉亂芳華的坑爹美感;多了一絲無情剛恨通宵雨,斷送芳華又一年,黛玉葬花式的惆悵......客廳——它有時是會客廳,有時是家庭廳,最終定義為家庭廳,為什么這樣定義?原因如下:因為上一套房子就是常規客廳,小男孩一放學回家基本都是先看電視,課堂作業以及課外讀物置之度外,加上孩子的控制力本身相對比較差,天長日久很難糾正這種“中毒”式的“習慣”。所以,這套房男主人和女主人一致認為營造小型圖書館(由此產生了“n”形檸檬黃大排書柜,擁有500本儲書量)以及電影院的氛圍(Monitor Audio5.1得過國際大獎的錘子音響系統+SONY投影儀+MA100抗光幕布,白天不拉窗簾清晰度達到1080p),每周五晚定為讀書分享日,每周日晚上定義為家庭影片欣賞日,讀書明意,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正確引導讀書的方法之一;每次看完影片后每人都自由寫出50字左右的影評,從而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
陳設架左側表達了中式文化的茶、傳統工藝;右側則是西方坦白、直截了當。從左側中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景泰藍葫蘆到右側意大利陶瓷手工玩偶,西方的裸露、寫實到中式的含蓄,意境;從層層疊疊延伸至各個國家、地區的小物件都在隱約表達著西文化的完美融合。
餐廳——聚餐區、烘培區、孩子手工制作區;中島左邊10個抽屜(分別安置:3D眼睛、娛樂物品、牙線、紅酒器具、茶具、茶葉、酒水、藥品、日常工具)右邊8個抽屜(烘焙模具、烘焙擺盤工具、西式刀、叉、勺;茶杯、吸管、烤箱用具、水果盤、水果切刀等)未來的日子,孩子們會自己主動組織同班同學參加自己的生日聚會、圣誕節、寒暑假聚會等,要求自己組織、自己列采購清單(家在輔助采購),自己接送小伙伴到指定位置,再回來自己收拾“殘局”;自己做好5S工作: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男女主人也經常邀請三五好友來家庭聚會,品茶論道,樂器吉他、非洲鼓、卡宏、歌聲應有盡有,快樂融洽的氛圍、氧氣都剛剛好。
入戶是家里最為重要的區域,無論從萬科麓山的3.0還是逯薇的中國戶型第一BUG,都無一不提出入戶的至關重要,我們假象一下,一位優雅的女士右肩背著包,左手提著拖鞋,右手拿著手機;半彎腰翹著個屁股換鞋的場面,一不注意,右肩膀的挎包掉在地上,口紅、鑰匙、女性用品散落一地,此時的場面如果對面鄰居看到是不是特別的尷尬,還有老人,她們一邊扶著鞋柜門一邊彎腰、低著頭換鞋,稍微供血不足或者心血管不健全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然后卡座基本解決了上述的各種問題,人性化的關愛從設計的細節上一一呈現,還有鞋帽間的儲物功能不容小覷【雨傘、從商場剛剛買回來的圓筒紙巾、抽紙、帽子、絲巾、鑰匙等】都量身定制,各安其位。
主臥墻面掛飾采用的是五輪學說,無論學說源于《內經》的眼與臟腑相關的理論。 五輪即是依據眼與臟腑密切相關的觀點將眼部組織分為5個部分,與五臟分別聯屬,并依其各自所屬臟腑的生理持性命名,取類比象的冠以輪字,即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用以說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指導眼病的診斷和治療,即是五輪學說。借用眼的明亮來預示夫妻關系需要明事理,融洽、和諧、家和萬事興。至于男主人的文藝范兒繼續保留,飄窗上維納斯的雕像折射出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缺憾美。主衛——采用了六邊形的黃色磚,每塊磚中間都預留了10mm寬的縫隙,白色填縫隙充當了平面構成的線,六邊形的幾何圖案構成了面,而兩盞外置筒燈自然而然成為了空間的點,聚光燈的效果無疑為空間加了分。 男孩房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希望有個明確的方向與目標。我們在設計中我們運用了兒童的低視角,在一米左右的高度去分析、滲透設計的本質,結合了人體工程學的實用與視角的仰視效果打造出了很多孩子夢寐以求的童話書屋。而皇冠的燈飾與之呼應的門鎖選配則體現了每位父母內心的渴望與傳承。
女孩房,女兒是每個父親心中的小棉襖,從四個月零六天帶她去迷笛音樂節,7個月到丹霞山,一周歲去故宮博物院、八達嶺長城,再到一歲兩個月去陽朔遇龍河、銀子巖,無一不在期待她的成長。五塊滑板組成的涂鴉圖案映射出只屬于她這個年代才有的潮范與時尚。
公衛 默片......流淌......
背影,小時候和爸爸一起等紅綠燈時,太陽下,父親與我的影子的記憶才有了這樣一大一小的門,歲月變遷后的今天,我陪小女兒學走路,一起在路燈下蹣跚行走,回首望去的那一瞬間,一長一短的斜長背影正是對父輩傳承中最好的詮釋。
陽臺的每一支花草都在默默的扎根,吸取天地精華奮力成長,從中感悟DIY出生長的狀態的防腐木拼接,中間鑲嵌砂巖藝術噴漿,下面回行的圖案是預示植物根系的盤根錯節的迂回,一盞茶,一滴水、一縷煙,萬物間寓意不僅其表......
好好生活不就是這樣的,你我都很崇尚美式、低奢、臺式生活,摒棄法式、意式生活,也有很多人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分離出新的北歐、極簡生活中跟隨著,掙扎著,迎合著。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中心的心里,如果自己不夠顯眼,就覺得自己失去了全世界,如果人人都這么想的時候,那么這個世界還有懷揣著情懷、歷經坎坷、荊棘依然保持那顆純凈而又務必摩登的心嗎?世界少了我,她(他)無所謂,如果我少了我,那我還剩什么......致敬永遠都不放棄自己的那個摩登的靈魂......
_MG_8349.jpg
_MG_8380.jpg
_MG_8448.jpg
_MG_8466.jpg
_MG_8484.jpg
_MG_8541.jpg
_MG_8561.jpg
_MG_8576.jpg
_MG_8583.jpg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