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面積】110m2
【項目團隊】王卓爾,孫茜,Begonea Maisa
【模型】張愉源,周銘迪,王吉辰
【攝影】朱思宇,車佩平
2016年底,踏入30歲的我們趕上了同齡人里最后一波結婚潮,作為朋友圈里僅有的建筑師,給周圍人設計婚房的事情便落到我們身上。
▼室內環境
背景及觀察
就團隊以往的設計經驗來看,今日的集合住宅與個體所期盼的‘家’已無必然聯系,其形態日趨穩定,其戶型具有可復制性。這一規律跨越地域,在巴塞爾,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上海國內外并無顯著分別。而從下一個層級,即室內設計上來看,國內外卻走向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與變化緩慢,口味清淡的西,北歐國家不同,國內的室內設計畫風多樣且變幻莫測。歐陸,簡歐,新中式,美式,工業,復古,日式,北歐…短短30年間,這些形容詞和標簽伴隨市場開放及媒體傳播噴涌而出。室內的風向三年一變,當年6070父母們投入大量精力引以為傲的設計(線腳,雕花,柚木地板),在如今的8090后看來幾近歷史遺留問題。
在國內,室內設計是布景,是舞臺劇,是造夢機器,是全球化的另一套語句。在上海,室內設計是時尚,是快消品,是身份象征,是爭奇斗艷的一個場地。而這一切現實均與我們的價值觀(即優秀的設計應耐久,抵抗快速消費,簡樸,注重社會公平)相背離。
▼客廳
設計思考
怎樣避免落入快消的陷阱?如何讓室內設計具有超時性?怎樣讓步入成年的年輕人意識到,對于一個家庭,獨特的價值觀遠重于物質傳遞,而設計則是這一切的暗喻?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對客戶的特征分析被置于首要。 我們的業主是一對年輕夫婦,受過高等教育,具備美學基礎,有著現代都市青年的特征及生活習慣。這是一個理性的家庭,井井有條,自省,與我們在歐洲工作中接觸到的年輕人相似,而這也是社會步入工業化后新一代年輕人的寫照。 如何在方案中體現這一特點,設計一套寧靜克制的住宅,并且避免過度設計,以便業主未來自行安排,成為項目的主要策略。
▼入口廂內望:寧靜克制的住宅
設計方案
功能及流線是設計的首要切入點,這一方面是由團隊建筑師背景所決定,另一方面也是對國內并不那么規整的平面回應??紤]到此套戶型采光良好,各部分功能中規中矩,但空間本身并無亮點,團隊曾一度提出拆除廚房圍墻放大客廳區域,或放大主臥面積,然而在與業主商榷之后,依然尊重其意愿,保留了所有墻體,而僅對部分房間功能進行了簡單置換。
▼平面圖
基本平面確定之后,就室內氛圍及色板團隊進行了進一步研究。考慮到上海本身灰塵較多,零碎的物件會對后期清掃維護極不便利,而繁復的線條則多出于當下時尚或為了掩蓋簡陋的工藝,容易過時,因此在尋找參考案例時,體塊感強線條簡練的設計成為首選。
▼體塊感強線條簡練的設計
同時,為了讓設計更具持久性,避免落入‘流行色’的消費主義圈套,團隊推薦以白色,灰色,木色此類中性色為主色,并保留了原有地板,對其僅進行簡單打磨并上漆翻新。清爽的地板色不但能與室外時時更迭的商業社會拉開距離,也能給予整套公寓安靜,甚至類似美術館的氛圍,而這樣的設定也符合戶主本身特性。由于背景干凈類似展廳,家具在此會顯得尤為突出,因此精而簡成為主要挑選策略。我們挑選了不同品牌的燈具,沙發,餐桌,但其輪廓線條卻有著一定相似性。而為了避免設備破壞整潔的氛圍,空調或藏于柜內,或置于次要墻面,而所有皮管則均從室外繞行。
▼以白色,灰色,木色此類中性色為主色
而為了讓整個室內具有連貫性并在多年后看上去依然簡練耐久,在裝飾品的選擇上團隊勸退業主購買時下熱門的裝飾,而建議選擇Ellsworth Kelly,Josef Albers的畫作。盡管創作于七十年代然而至今來看依然克制美觀。而客廳中則選用Assaf Hinden的攝影,他擅長將荒廢的器物重組并賦予新的含義,也與設計概念接近。而在更細小的一些日用品上我們則建議視覺上具有邏輯性且與整體統一的裝飾品,并將更多的室內空間留給業主自行打理。
▼選用與家裝契合的裝飾品
后記Afterword
項目隨意料之中逐漸成型,而在完成的前三個月,業主的孩子卻是意料之外地出生了。她會如何看待這套公寓?而這樣的環境又將帶給她怎樣的影響?這將是成長背景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一代人,我們心中有預期,然而卻不得而知。多年后,時間會解答一切,屆時將拭目以待。
▼臥室
▼書房
▼儲藏間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