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 中國最有創意的實驗室
【項目名稱】寶龍創想實驗室
【項目地址】中國上海
【設計公司】唯想國際
【總設計師】李想
【輔助設計】范晨, 閆夏霏,陳雪
【開發商】寶龍集團
【項目類型】新零售商業+聯合辦公
【項目面積】1100㎡
【攝影師】邵峰
工業革命于18世紀60年代從西方開始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時代變遷,一種新的動力機器-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那些帶有油罐和鋼鐵管的工廠設施也變成了那個輝煌時代的一個重要的符號標志,這些符號背后更隱藏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的力量。
21世紀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的普及后,看不見的信息時代推演著并且改變著物理世界的人文與商業模式。
寶龍創意實驗室正是希望能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能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多學習與創造信息資源與傳播的實驗室
并且希望通過一個復合功能的空間來完成消費者與信息技術創作者對信息技術的共同研發與探究這個時代背后隱藏著的商業價值力量。
信息時代是沒有標志性符號的,信息時代是靠信息數量與效率作為第一感知的
所以在創作這樣的一間實驗室的空間設計上,我們設計師更希望能借由上一個時代的標志符號作為依托
并加以映射,因為兩者的共同性即是同樣具備顛覆性的科技與研發并且同樣都對商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
在整個空間的造型上,我們雖然借鑒了蒸汽時代背景下的工廠為原型,但是刪減了復雜交錯的配件
只保留了工廠里最基本的一些功能體,例如反應罐與能量傳輸管道,還有工程師步行平臺這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構圖。
這些主要的功能體也映射著在寶龍實驗室里相應著這里要發生的一些活動。
設計師把原本是兩層的空間的樓板全部拆除,變成一個搞達8、9米的通高空間,在地面用極簡的手法來還原,這些“反應罐”中會設置新零售的體驗設備。
消費者可以在不同的罐當中感知不同的設備帶來的新商業的消費體驗感。
并在4-5米高的空間中重新搭建樓板,交錯穿插在我們還原的“反應罐”當中作為二樓共享研發人員辦公的工作與交通平臺
這樣,工作人員在空中的平臺上工作,消費者在樓下體驗空間里新科技與信息化帶來的商業體驗,通高空間的視線聯動也使得他們可以互相感知到彼此的存在
讓空間變得更加有趣。
整個空間借由工廠構圖來搭建的背景下更利用“能量傳送管”的構圖來隱藏全部電線與空調的設備線路
使得空間暴露出來的工業化設計都被精致的修飾藝術簡化,原本應該存在空間的工程管線被完美的隱藏在后創作的“能量疏通管”當中。
在部分空間使管道聯動到地面上,結合造型創造了一系列的休息桌椅
使空間看起空間層次豐富但是亦被精致的規劃為不同視角的構圖感。
設計師希望通過這樣的概念設計來述說信息時代下的革命情懷,材料運用上偏向干凈冷靜的混凝土以刻畫空間業態背后的干練氣質
并希望通過空間的垂直動線與視線設計可以為共享辦公的研發人員與消費體驗者提供一個可以在同一個藝術空間下共同創作出一個多功能復合型的辦公與商業模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