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黃土上的院子
【項目地點】陜西省渭南市李家溝村
【設計團隊】hyperSity Architects
【設計功能】住宅設計
【設計內容】建筑+室內+景觀
【項目面積】278平米完
【完工日期】2016.12
【主持建筑師】史洋、黎少君
葉良辰是誰?
事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月24日,一篇網絡帖文稱,在北京某高校一女生寢室,因為一個名叫“李汶濟”的女生不愿意打掃衛生,讓“葉良辰”教訓舍長“張靜靜”。
在兩人的聊天截圖中,葉良辰語氣因為口吻酷似言情小說男主角,被網友評價為充滿“魔性”,引發瘋狂轉載。
在新浪微博,短短6天內事件總閱讀量達52億人次;話題“我叫葉良辰”,“葉良辰是誰” 閱讀量雙雙破億。
成名的葉良辰簽了經紀公司成了歌手,但也還是逃不過成為過氣網紅的結局。
而這個項目是受“wow新家”欄目組邀約的一次改造設計,為網紅葉良辰所在的深山里的家進行改造,地點在陜西省渭南市李家溝村的山溝里。
村子呈現出中國西北地區傳統的鄉村面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民風淳樸,建筑形式以傳統的窯洞為主,條件好點的家庭建起了磚房,或是整家遷往臨近的縣城。
正如中國大部分的偏遠村莊一樣,成年的勞動力大都在城市打工,村里更多的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很多窯洞也是年久失修,幾近坍塌。
而設計師認為,農村不應該是城市的低級版本,不應該是城市的跟隨者,而應該是跟城市有差異化并更接近自然與土地的人類棲息地。
▽ 以黃土打造的新院子
改造前的院落是一處破舊的傳統窯洞民居,主窯位于整個院落的最北邊,面積大概有50多平米,進深有11米,是一家人主要起居的場所。
三孔側窯位于西側,東面采光,現在已經完全坍塌不能使用。
沒有廁所廚房,雖然原先窯洞雖然具有冬暖夏涼的優勢,但是同時有陰暗潮濕的弊端,這些都是在新的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 新房與后側近乎坍塌的舊窯洞
改造策略是在滿足完善一家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情況下,提供盡量多的與自然相接觸的機會,讓生活起居空間里處處都有陽光,處處都有景觀。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按照現代化的空間布局與設計手法,將整個院落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將原來東西朝向的三孔側窯拆除,新建三個房間全部改為南北朝向,保證每個房間都有良好的通風、采光。
將原先院子里的主窯洞保留,這部分也是現有建筑中唯一可以保留并繼續被使用的空間。
▽ 設計策略,Design strategy
主窯內部被分為前后兩部分,后半部分繼續保留作為奶奶居住的臥室空間,前半部分作為客廳。
主窯正中間的屋頂開了一處直徑1米5的天井,將自然采光與通風引入室內。
主窯的窯面設計成為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與木格柵,保證了客廳內一天中都有充足的陽光。
主窯外側的半弧形雨棚,完全結合了傳統窯洞的空間形式,不僅起到了避雨的功能,在冬天還能阻擋關中地區凜冽的西北風,在夏天遮擋強烈的西曬。
▽ 入口空間,Entrance
▽ 連接入口與餐廳的入口院落
▽ 餐廳
▽ 餐廳后側的天井
?
▽ 通向主窯洞的后院,結合了傳統窯洞空間形式的半弧形雨棚
能夠避雨、阻擋西北風與西曬
▽ 主窯的前半部分作為客廳
▽ 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與木格柵保證了充足的陽光
?▽ 客廳與臥室間的天井為臥室帶來自然光照
▽ 主窯后半部分繼續保留作為奶奶居住的臥室空間
室內的空間中,重新利用原先窯洞留下的青磚作為背景墻材料,并對老舊的家具重新進行改造與利用,從而使全新的房子使用起來不會有那么強的陌生感。
▽ 新房舊物
在新的院落布局當中置入5處庭院景觀,形成前院、中院、后院與兩處天井。
5處室外景觀與房屋錯落穿插,創造出類似傳統中國園林似的曲折路徑。
在視覺上與心理上拉長擴大了院子的空間,改變了原先院子只有一條窄窄的走廊,僅僅作為交通空間使用的尷尬之處。
▽ 從北側主窯洞回看新院落,穿插的室外景觀與房屋
在整個建筑空間設計過程當中,建筑師非常注重新建筑與當地環境的融合。
在空間體量方面,新建筑被嚴格控制在原先建筑的平面紅線與高度之內,沒有任何突兀感。
在空間語言上面采用延續當地傳統窯洞拱形的空間元素,并進行解構與重塑,使一個完全現代的新建筑能夠與歷史與傳統產生聯系。
在關鍵的材料選擇方面,新建筑采用了傳統的夯土技藝,就地取材。
黃土是選自山頂的粘土,結合山下的碎石石渣混合而成,這既節省了成本,又令建筑更具當地特色。
這樣的做法使這個建筑只能出現在這個村子里,可能到了隔壁村子因為土與巖石的顏色不同,就會呈現出現不同的效果。
這樣最后呈現出的就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甚至有點超前的當地“土”房子。
▽ 夜景
▽ 平面圖?
▽ 屋頂平面
▽?主題推薦▽
很有感覺。
對的,還是房子改造的團隊厲害
說他是“過氣”網紅,但他的房子一點也不“過氣”呢
說他是“過氣”網紅,但他的房子一點也不“過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