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 Studio——弘光科技大學臺北教育中心
室內設計事務所: CJ Studio
項目地址: 大同區,臺北,臺灣
主創設計師: Shi-Chieh Lu
設計團隊: Shu-Ju Chen, Bos Sun, Ice Chen, Ivan Chen, Yu-Ting Huang
建筑面積: 460.0 m2
項目年份: 2018
攝影師: Kuo-Min Lee
本案為弘光科技大學臺北教育中心,主要以發藝教學為主,包括剪染發、彩妝、美甲等。整個空間機能規劃以發藝教學為設計重心,內容分為學科與術科兩部分。基于術科教學需要較大的活動面積進行創作,故設有學科教室一間及術科教室二間。術科教室特別之處,在于其著重工作流程的進行。
發藝工作流程通常分為主要與次要工作項目,主要耗時較久,次要需要臨時性高,例如剪發與洗發的差別。次要項目空間因工作時程較短,故可共享于兩間術科教室之間,形成二對一的交替循環系統。
也因次要項目的空間分享的特殊關系,次要項目的洗發與染膏實驗室成為鑲嵌于兩者的方盒子,置放在室內大盒子里,成為「盒中之盒」的層疊關系。在這樣機能關系下,發妝實驗室成為設計出發點,從作中學,創意發想。
進入主要入口,大廳鄰近處即設有服務柜臺,進行詢問接洽等行政工作。柜臺前方設有長廊空間,作為等待、討論、分享的沙龍公共空間。而前述負責次要術科工作的「盒中盒」即在沙龍區旁,訪客視野穿透深色灰玻璃,隱約看到發藝工作時不時地在眼前展演。
整個空間以「回」字動線串連,每一個空間皆可連接到下一個空間,沒有死角。學科教室可從大廳進入,術科教室可從大廳或從沙龍區旁的盒中盒進入,學術科教室彼此也可連通,成為循環動線。學術科教室之間采彈性隔墻,可依活動屬性,做不同空間大小分割。座椅與工作臺皆屬折疊移動式,可收納于儲藏柜。搭配收納分隔墻面,三間教室成為一大型空間,可當作走秀發表會功能之用。
「盒中盒」作為此次設計的核心,有其多重的意義疊合。其一在教學上,這是以技藝為導向的教學,「動手實做」比單純「聽課」更重要。為了強化這特質,「洗」、「染」的動作刻意被「秀」出來,作為一個介面呈顯教學特性。其二在品牌塑造上,該空間以黑色金屬搭配灰玻璃,塑造神秘深邃的氛圍。
投射燈光專注在洗發動作上,賦予「發藝」即是「精品」的價值連結。其三在展示設計上,該區提高地面高度,并添加鐵灰色鐵網天花,使該區在剖面高度上更形聚焦,強化盒中盒即表演舞臺。基于隱私,過程中布幕會局部拉起,待動作完成才再次展開,也象征著舞臺換幕的隱喻。
這個盒中盒的設計是不是很有創新呢
暗黑系的教育中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