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點:廣西桂林陽朔
建筑面積:16,000㎡
建筑設計:董功/直向建筑
室內設計:琚賓/水平線空間設計
老建筑改造設計:琚賓、董功
場地設計:董功、琚賓
景觀設計:琚賓、董功
建筑設計團隊:何斌、王楠、劉晨、朱方舟王堅、徐孟堯、孔祥棟、韓悅、劉智勇、李柏、張鵬、馬小凱、趙亮亮
室內設計團隊:韋金晶、韋耀程、聶紅明、張洛凱、羅釩于、周文駿
駐場建筑師:趙亮亮、張鵬/直向建筑,李映發、李希普/水平線空間設計
機電顧問:林森、李海家、韋福良、何姣榮、高宇/深圳市嘉石機電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燈光顧問:Albert Martin Klaasen /Klaasen Lighting Design
當地設計院:桂林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合作項目建筑師:覃建明
合作建筑師:楊木、盧遠欣
結構設計:鄭文甫、李波、周賢忠
機電設計:林德生、陸小燕、鄧京
景觀設計:于謙柏、肖瀅瀛業主:陽朔新天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酒店管理:阿麗拉酒店及度假村
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
材料:木?;炷?、混凝土砌塊、當地石材、竹木、白色肌理涂料、水磨石、水洗石
建筑攝影:陳顥,蘇圣亮
室內攝影:井旭峰
建筑篇
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位于廣西省陽朔縣漓江邊一處山坳,該地區是喀斯特地貌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場地內自然景觀豐富,并保留有上
世紀60年代建造的老糖廠和同時期用于蔗糖運輸的工業桁架。為保護漓江生態環境,老糖廠在80年代被叫停,幸運的是其建筑被完整保留
下來。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將老糖廠視為一代人的生活記憶和情感載體,并將其定義為未來酒店建筑群落中的核心領
袖。
●?新 與 老
在場地布局設計上,標準客房樓體與別墅分別位于老糖廠兩翼, 使得老糖廠和工業桁架在最終的布局中占據整個酒店建筑群的中心軸線位
置。景觀化的消防水池映射出老廠房的倒影,進一步強調出老糖廠的某種紀念性。?
▲標準客房樓體與別墅分別位于老糖廠兩翼
▲老糖廠和工業桁架占據了整個酒店建筑群的中心軸線位置
在建筑材料方面,我們試圖在尋找一種新與老之間的含蓄的連續性,而非簡單的復制與模仿:我們采用了混凝土“回”字型砌塊與當地石塊的
混砌方式,這種復合立面材料在材質肌理和壘砌邏輯上與老建筑的青磚保持一致,但當代的構造技術使其呈現出更為靈動、通透的視覺效
果,同時提升了建筑的通風、采光性能。
?▲從主樓看向老建筑及別墅
新建筑外形簡單,盡量克制,以避免過于外顯的表現力對老建筑造成的干擾。同時,新建體量被嚴格控制低于老廠房,并沿用老糖廠的坡
屋頂形式與屋頂角度,繼而使新、老建筑在同一個秩序中演進、更迭。
▲從村子看向酒店?
▲主樓北立面
●?游 走 體 驗
我們將整個場地視為一個可游走的空間系統:老糖廠、工業桁架與新體量在其中共同界定出或封閉或開敞的空間。在標準客房樓體內部,
作為水平游走系統在垂直向度的延伸,一條1.25米的公共步道沿著樓體外部界面向斜上方綿延展開。
▲酒店入口?
▲主樓北立面細部
▲從入口廣場看向連廊
公共步道系統獨立于水平向的客房功能走廊系統。受喀斯特地形地區挖進山體的山道系統與溶洞啟發,漸漸爬升的線型公共步道串聯起三
個帶有強烈空間指向性的“溶洞”空間。?
▲入口廣場
▲連廊及山墻?
▲連 廊
▲從連廊看向后院
三個“溶洞”在不同高度上呈現出不同的與自然山體巖石的對景關系,漫步于度假酒店中,人們可不斷體驗到空間明與暗、高與矮、遠與
近。?
▲別墅入口及老建筑
▲從老建筑群落看向別墅?
▲景觀水池
▲下沉廣場
▲下沉廣場與景觀水池?
▲泳池及碼頭
▲泳池與工業桁架
●?人 工 與 自 然
基地南側臨江,北側是繁忙的省道,四周群山以近乎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拔地而起。我們選擇了水平橫向的長方體作為新建筑主體的外形,
希望人工化的水平幾何體量和自然的山體形成相互襯托的關系。此外,公共步道系統也是喀斯特地貌地區凹進山體的棧道和溶洞幾何化、
空間化之后的結果。
▲公共步道
▲溶洞空間
▲“溶洞”呈現出與自然山體巖石的對景關系
主題推薦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