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全球著名咖啡店設計案例集(NO.1~5)
鹿晗戀愛了,微博客戶端卡殼了,各個品牌又開始蹭熱點了,but……這些和咱們有什么關系嗎?湊湊熱鬧也就算啦,還是老老實實做設計吧!今天咱們來看看人家的咖啡店是怎么設計的,為什么就那么出名?
眾所周知,咖啡店是現代人們用于聚會休閑、商務交流的場所,,之所以有它獨特的吸引人之處,是因為它販賣的不僅僅是咖啡,更是一種品質,文化和思想。相信很多文藝青年都有一個夢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咖啡小館,不管是蟲鳴鳥叫的清晨,還是晚霞漫天的傍晚,守著自己的小館,或輕彈著尤克里里,或翻看三毛或莎士比亞,時不時和熟客客套幾句。關于如何裝修夢中的咖啡館,在這里,小編收集整理了世界各知名城市的著名咖啡小館的裝修設計方案及設計思路,可供各位參考一二:
NO.1
香港NOC Coffee Co.
該店是獨立咖啡店獨立品牌NOC Coffee Co.位于香港的第二件分店,位于繁華的歌賦街,這里充滿香港特色的社區,知名商店、咖啡店、精品店、品味家具店及傳統餐廳林立,滿布不同色彩,因此設計師Wilson Lee大膽嘗試,為咖啡店塑造簡約、明亮開敞的外觀,與色彩繽紛的小街形成對比,使客人放慢急促的腳步。店鋪正門選用了全玻璃設計,清楚地展示了咖啡師與客人的互動。
▼簡約明亮的玻璃立面
店內的墻身以簡約紋理的油漆配搭木墻,復雜中不失秩序,結合白色金屬條紋、水泥平臺和地板,使空間感覺更加舒適自在。Studio Adjective深信一個適當的咖啡吧可以讓專業咖啡師一展實力,因此特別設計了一張長七米的咖啡吧臺,使咖啡師得以展示專業沖調技術。吧臺臺面選用了白色人造石,臺身三面飾以雙層斜紋的白色金屬條,而白色臺面在簡潔之余亦能呼應咖啡機身的色彩。
▼入口處的吧臺
▼人造石的臺身飾以白色金屬條
吧臺對面位置以水泥作主調,設有幾個平臺座位。受結構所限,設計師把樓梯底部的區域變成觀眾席,讓客人能在小憩之余細心觀賞咖啡師的出色技巧。水泥平臺設有不同層次的結構,客人可以自由地選擇喜歡的位置。長長的平臺亦有引導效果,一直伸延至二樓的座位區。 這一區以長臺為主,中間擺放了幾株植物,為水泥空間增添了活潑感,窗口位置亦加設高凳座位,使客人欣賞到歌賦街的活力。
▼一層的坐席設在平臺上,便于觀賞咖啡師的技巧
▼二層入口處
▼這一層座位以長臺為主
NO.2
科威特Dallah
建筑師和品牌設計師一起,希望打造一個安寧有不失活力,讓客人賓至如歸的用餐環境。
從咖啡店的實際運營狀態和品牌含義出發,設計師選擇了雙重柜臺;一個柜臺位于商店入口處,成為對外展示Dallah工作狀態的窗口,同時也確保店內核心空間與街道的距離,保證店內的安靜和舒適。位于最內部的另外一個柜臺,則承載著Dallah更多的運營設備,同時也成為咖啡店設計吸引客人的焦點。位于兩個柜臺的中間,則是一個巨大的供客人停留的圓桌。
一個不對稱的穹頂從室內空間延伸出來,界定了商店的室外范圍,也創造了獨特的入口空間體驗。室外的穹頂小而高,在靠近商店入口的一側傾斜而下,引領客人走到門前。而室內的穹頂則更為流暢伸展,營造出開闊卻私密的空間氛圍。
作為店內最主要的元素,側壁的功能和形式都經過了慎重的考慮。一側的墻壁用于展示和存放所有的產品,另一側的墻壁則以更為張揚的形式,將傳統dallah器皿上的裝飾性元素以立體的形式加以展示。
整個設計的對顏色把控恰到好處,綠色水磨石地板,白色的大理石臺面和暖木色的落地柜構成了整個空間。淺綠和木色為店內增加了親切感和暖意,而透亮的白色大理石則讓空間顯得精致而高雅。
NO.3
伊朗德黑蘭Espriss
28平方米的 Espriss 咖啡館位于德黑蘭市的中心內賈圖拉希街道上,周圍環繞著伊朗的手工藝品店,附近就是伊朗手工藝品組織中心。這個項目是為了翻新一個禮品店,把它設計成一個咖啡館,考慮到這個地方的規模比較小和它的位置,其主要的設計靈感是來源于這座城市的文化,將內部空間中傳統的元素換成建筑元素。
設計的空間圖,物質的設計理念是基于從里到外持續的整體幾何結構。相鄰的建筑,即外表鋪著磚塊的伊朗手工藝品組織,對于咖啡館來說也是來源于同一個設計靈感的。由于這個項目的規模比較小,我們要將一塊5*10*20的磚塊切成8小塊5*5*5的小磚塊。
這些小磚塊的一邊染上了土耳其玉色。那些放在無菌表面的赤土色的磚塊也具很干凈衛生。抬頭看到2米高的天花板和較低位置的積層架是空間結構設計時最先考慮的點,因為這一點必須運用于整個現存的結構。積層架開始的那一半被拆掉了,變成一個較小的能夠從地面到達天花板的小平臺。然后廚房服務區也設置在了積層架上,通過樓梯和小的階梯與其他層連接。
下一步就是在整個空間結構中為廚房設計一個通風系統。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整個通風系統隱藏起來并且連接到廚房,所以3D結構要從外面一直延伸到里面。從而在廚房、內部空間和外部幾何結構建立連接性。3D結構建立了一個整體的結構以確保所有的設計特色能夠運用于整體結構,還將采用放在3D結構上的磚塊中的部分的幾何磚塊作為燈光。
其中一個主要的設計是要在一個小小的空間內創造視覺上的變化效果。在這個方面上,顧客對于這個項目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讓顧客體會到在不同的位置上磚塊映射出的不同顏色。染上土耳其玉色的磚塊的那邊與巨大的幾何形磚塊共同形成3D結構。這個結構從人行道一直延伸到咖啡館里面。這個項目的燈光是通過磚塊之間的縫隙的發光器提供的,這個設計理念源于伊朗將傳統的建筑風格轉化成現代的設計語言的結果。內部其他部分采用黒木材料,包括地板、家具和與廚房相連的后面的墻。
總之,整個材料和功能的空間結構被分成以下兩個部分:通過后墻將地板和廚房相連接和最后入門的地方成為這個空間內位于門上方隱藏的通風設備。外面其他部分的結構顯露了其他部位的磚塊的表面、如廚房、通風系統、內部的墻面和天花板,這些都是從咖啡館設計外面的額人行道一直延伸到里面的。未來所有的設施,比如放置圖畫的地方,都會采用鋪設磚塊的形式以避免使用其他元素。
改造和建設最后這個項目的目的是設計出一種簡單的技術,讓每個建筑師能完成這個項目。為了給每一個磚塊上色,我們必須在大范圍內一塊一塊的染色。將金屬框架放在海報上,并沿著邊緣彎曲。每一塊磚的框架都是圓柱型的,通過磚塊后面的洞來實現3D空間結構。樹脂玻璃材料的 SMD 發光器非常適合這個項目,并且將來可能換成手工制作的。
NO.4
墨爾本 Code Black Coffee
位于北墨爾本的 Code Blac 咖啡館,曾經是一個滿是沙礫的汽車修理車間,澳大利亞建筑設計公司 ZWEI利用創意重建, 保留外磚墻與風化漆的外觀,同時在里面搭配簡單柔和的壁畫。在一樓的中央設有高挑收銀臺,咖啡吧和咖啡機,而在頂上則是安置了一個儲納空間。將其徹底改造成一個通風開放又能夠享受咖啡的寧靜空間。充足的座位圍繞四周,鼓勵人們長時間停留在「現有的自然光線和物質空間與溫暖色調產生相互作用」中。
NO.5
巴黎 Germain
“Germain”咖啡店由著名設計師 India Mahdavi 設計完成。獨特的設計使“Germain”從傳統咖啡店中脫穎而出,憑借著極富個性的舍內設計為,它成了為巴黎的時尚人群提供了充滿創意和靈感的聚會場所。
咖啡廳獨特的裝潢設計會使人追憶起過去的歲月。印度出生的法國設計師的目的就是在咖啡廳的每房間中創造出不同的風格特點。因此,咖啡廳的兩個房間基調非常不同然后又能互相調和。
一樓是主要的用餐地,它的裝潢會使人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的歲月。紅色和黃色這些生動的顏色是一樓主要的色彩,同時運用黑色進行點綴,家具和地毯上有著許多矢量圖。
同時,在一樓有一個私人的用餐區域,它的裝飾也非常獨特。寬大且舒適的沙發,圓形的用餐桌,時尚的絲絨座椅創造出了一種舒適的用餐氛圍。但是,咖啡廳內最為獨特的地方是這個大塊的黃色的雕像,它出自著名的法國藝術家Xavier Veilhan 之手。雕像名為“Sophie”,它貫穿于咖啡廳設計的上下兩層。
盡管這個雕像的色彩非常線也,并且現代感十足,但是它同飯店內部的搭配非常協調。“Sophie”是一個穿著外套和高跟鞋的女性形象。它的下半部分位于飯店的一樓,上半身在飯店的二樓–休閑區。毫無疑問,它成為了咖啡廳的焦點,也為咖啡廳帶來了一種獨特的特征。
?
微博:瀚能設計師俱樂部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