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西安·榮禾清涼山居疊墅
項目地址:中國西安
項目面積:407平方米
設計機構:SCD(香港)鄭樹芬設計事務所
主案設計:鄭樹芬(Simon Chong) 徐圣凱(Canyon)
軟裝設計:杜恒(Amy Du) 丁靜(Circe Ding)
主要材料:進口墻紙,大理石,手工編織藤、定制鐵藝通花、木地板等
完成時間:2017年6月項目攝影:張麒麟
“山間殘雪草爭春,歸來說與待花人”
禪認為“無即是有”,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 ,即是人對自然的敬畏,也是一種含蓄的精神氣質體現。
玄關處的木雕是淘來的舊時門頭,雕刻不算精細,亦有一番趣味,像是刻畫的一個師父與弟子游學中的故事。玄關墻壁的畫,原出自一位
朝鮮藝術家,太陽、云、水、巖石、山脈、松樹、竹子、真菌,龜、鶴和鹿,在亞洲文化里被認為都是長壽的象征,色調濃厚,筆觸精致,
與粗糙質樸的手工陶罐相組合,我們償試用亞洲多元素文化融合,塑造帶有情感溫度的居住空間。
清涼山居位于西安市區一個公園內,疊墅園林景觀清雅宜人,一呼一吸,一吐一納間亦可感受到自然的韻律,“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
身,發現無所不在的美,就是生活美學的起點“,從“起點“開始,將自然大美引入生活,尋找生活的本質,同時將禪意美學匯入其中,在自
然詩意,清凈恬淡中感受到人生的哲學與審美趣味。
在東南亞文化中對佛的情感不僅僅是信仰,無論是現世安穩或是戰亂流年,那一抹微笑就是希望與力量。蔣勛在《吳哥之美》所寫到的戰
亂中的人們,佛與他們的意義,就是那一抹安詳的微笑給予他們活著的勇氣。“一切的表情一一成為過去,仿佛從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蓮
花,那微笑成為城市高處唯一的表情,包容愛恨,超越生死,通過漫長歲月,把微笑傳遞給后世”。
客餐廳相連的坡屋頂設計,鋪以質樸的編制墻紙,給人置身度假的輕松舒適感,餐廳的陳設延續了隱逸的自然美學,樹林里搬回來的樹
墩,稍加雕琢,配上一塊通透的玻璃便是一張桌,粗獷的麻,花瓶里隨意的樹枝,配以精巧的餐具及雕塑,這便是我們心中不受約束的度
假和自然美學形式。
茶文化發源于中國,而將禪茶集大成者的確是日本的茶道,念經坐禪是修行,茶道亦然,茶道集禪,建筑,室內,花道,烹飪等各種學科
為一體,之前讀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修”的傳記,畢生對茶道和對美的追求已然是一種執念,最終死于權勢與嫉妒的劍,卻終不悔對美的追
求。這一室的清雅與茶香,便是我們對禪茶的追求和對自然妙趣生活的期寄。
這個別具一格的玄關柜讓人有點小興奮,精致筆觸,將王者的靈氣和悠閑慵懶的狀態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們既可以感知力量,也沒失去度
假的態度。
這個別具一格的玄關柜讓人有點小興奮,精致筆觸,將王者的靈氣和悠閑慵懶的狀態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們既可以感知力量,也沒失去度
假的態度。
整個主臥的設計清雅而朦朧,沒有跳躍的色彩,只有舒適的灰,隱逸的青,床背后的山水畫既精致又縹緲,似有形卻無形,營造出一個休
閑舒適的禪意美學空間。
“有月無云枯無味”,比起萬里無云天空下的滿月,層云掩映下的幽靜之月更惹人憐愛。這亦是一份禪意,也是亞洲文化對含蓄美的青睞。
都市殘缺清寂的感覺,在這里找到了,素凈的白,振翅的仙鶴,讓我想起《紅樓夢》“寒塘渡鶴影”的詩句來,這樣優雅的場景或許能勾起住
客片刻的詩意和情感吧?
不算大的地下室,純凈的白麻,水墨般的案幾,藤的圓潤,每一個物料,都是用心組織的畫面,舒適成為空間唯一的語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若身在世外桃源,心卻雜亂,亦不能自得,內心的平靜才能感悟到生活的大美,美,不拘于任何形式或符號,這便是一種禪意,更是一種
生活的態度,我們逃離不了都市,卻可以用心塑造屬于我們心靈深處的世外桃源。
? 作品版權歸屬于原創作者,轉載發布于扮家家室內設計網;禁止商業使用;作品推薦及設計師合作請聯系 QQ:2192903689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