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為一棟八十年代老舊建筑,原本是工廠里面的一棟三層居住小樓,因年久失修基本荒廢。委托方為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完全拆除重建投資較大,希望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建。業主想將辦公和會所功能結合一起。老板是安徽人,自小受到徽派文化熏陶,很希望能夠在此項目中體現出徽派文化的精神,但又不能脫離公司時尚新媒體的商業定位。
老建筑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是一種“舊”與“新”的鏈接,傳統文化和新媒體文化兩種融合在一起是一種文化的“共享”,所以我們決定將“鏈接”和“共享”作為此次設計的主題。
外觀的處理上將原來小窗都加大成了落地窗,并做成了盒子錯位堆砌的形式,每一個區塊的窗簾都做了顏色的處理,整體建筑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窗簾背面噴繪淡彩水墨,讓人感覺身處山水之間,心曠神怡。
一樓作為辦公接待及會所功能,邁步前廳一個庭院展現在眼前,灰色的地面,白色的鵝卵石,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太師椅上給人輕松,愜意之感。兩邊白墻上的六方窗與前臺背后的圓窗即和諧呼應又形成了對比,透過漏窗另一個空間呈現眼前,不同空間形成了鏈接和共享。前臺背后的一幅現代山水裝置畫在這個空間中分外醒目,圓中有畫,畫中有圓,在這樣一個共享空間里別有一番風味。
整個室內色調上以黑白灰為主,原木色進行點綴。深灰色天花緩沖了樓層較矮的壓抑之感,淺灰白色的結構梁與白墻顏色上進行了區分并在細節上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徽派馬頭墻的韻味被巧妙的運用到其中。
前臺右邊為接待洽談區域,暖色沙發增加了整個空間的氛圍,沙發背后的外墻被拿掉后用玻璃進行處理,將空間在視覺上進行延伸,室外的水景和植物景色也被引了進來,室內外產生了有效的鏈接。
原會議室的空間向外進行了延伸,用玻璃盒子圍成了一個共享茶室,在此飲茶仿佛置身花園之中,與客人在此喝茶聊天笑談人生,何等愜意!
竹做為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樓梯間的墻上將粗細均等發黃的竹竿在每一層進行不規律的排列,使人在樓梯上行走有身處竹林深處微風拂面之感。
二層和三層做為員工的開放辦公區,高管和行政辦公。二層的開放辦公區考慮到公司新媒體屬性,在卡位的設計上相對活潑,進行了梅花狀獨島設計。小島進行了相對抬高,每個部門獨有一島,讓人感覺身處江湖之中,每一個部門都是一個門派,在工作之中可以放松心情。
厲害呀
好設計~
大氣,好設計
梁中間的黑槽是做什么用的。
大氣,好設計
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