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溜石港位于北京市西北方位,昌平區流村鎮溜石港村。這里的村落盤山而居,四面被大山環繞,素有“京師之枕”的美稱。
▼全景
▼溜石港村莊肌理
基地的位置在整個村落的最東側,其東、西、北側均有民宅包圍,南側一面作為景觀延展面,連綿起伏的山脈一字排開,是北京郊區罕見的壯美風景。整塊場地由兩塊相鄰的宅基地構成,寬33米,長28米,邊緣呈不規則形狀。
▼項目區位
▼村落情況及基地位置
建筑的形成—順勢而為
ARCHITECTURE — FOLLOW THE LANDFORM項目原址均為上個世紀60、70年代傳統的老北京三合院樣式,兩個地基之間有著1.5m的高差,為了保證地塊的連貫性,我們摒棄了以往在原有老宅基礎上改造的設計模式,改為完全新建。如何最大的利用景觀面、填補高差、滿足北京宅基地房屋的建設要求以及劃分兩個宅基地的產權,形成了本案的幾個關鍵要素。
▼基地原貌
兩個地塊分別被命名為6號院(西側)和7號院(東側),我們將7號院原有的地面進行整體填充,使其與6號院地坪等高,也為后來的圍合型院落創造了條件。
▼基地現狀,7號院填補地坪
因所有的景觀視覺都集中在基地南側,另外三側都需要視線遮擋,考慮到每一間客房都能有獨特景觀營造,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除了對外最大限度的引入南側的山景景觀,對內則構建中心庭院,依照這樣的劃分邏輯,最終形成了一個向南開口的凹字型圍合建筑空間。
▼建筑整體向南看山
由于土地分割的要求,建筑被大致分為兩個體塊,其中7號院東北側突出的一角作為后場,用于建設化糞池、存放儲水罐、修建設備機房等。隨著后勤場地的確定,各區域的功能也就明朗了起來—將7號院L型的結構從中間斷開,留一條后勤通道至后場區,南側建筑的一層設置入住登記、后勤布草以及廚房,二層最好的觀山位置則留給客房。
▼7號院,東側建筑
北側體塊由于建筑指標的限制無法設置二層,利用其層高優勢,我們將可以舉辦各類活動的多功能空間設置于此,使其同時具備早餐廳、咖啡吧、宴會廳、會議室的功能,超高的層高在室內設計中反而增強了空間的儀式感。
▼7號院,北側宴會廳
6號院整棟均為住宿空間,為了達成更好的居住體驗,其被分割為四棟獨立的小型單元,用連廊和整體的金屬屋面進行連接,在視覺上形成了一個整體,在空間感受上又能相對獨立。
▼6號院,西側建筑
▼6號院,西側建筑
在房間的劃分上,為了增加房型的多樣性,彌補部分房型在景觀視野上的不足,我們在一層的房間設計了入戶庭院和泡池,平衡冬季運營需求;二層由連廊進行貫穿,形成空間上串聯的同時,在露臺上亦能擁有最佳的景觀視野;六號樓西北側的空間由于位置及光線的限制,設置為LOFT兒童房,不同的空間類型帶來更多的居住選擇。
▼客房分類
▼二層連廊關系
中間圍合而成的庭院被劃分成泳池及草坪兩個區域,可以兼顧露天活動的舉辦以及孩子夏天戲水的需求,自發的形成聚合效果;泳池上方做移動滑蓋,蓋子合上后連同草坪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平臺,可以舉辦婚禮、手作等公共活動。
▼建筑剖面關系
▼建筑細節
由于基地南側有著良好的看山視野,而其東、西、北側的視線均需要被遮擋,為了保證每間客房都能最大限度的享有絕佳的風景,面朝南側及內庭院,我們以窗戶作為畫框,配合著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和白云,形成了一幅流動的畫卷。
▼以窗做畫框,配合遠方山景,形成了一幅流動畫卷
部分墻面花窗的設計,既是為了遮擋視線和白天強烈的陽光,也豐富了建筑的層次。
▼局部用花磚作為建筑語言
院門頭的設計,因項目緊鄰村道,為了保證更好的入戶體驗及私密性,我們將門頭做成了一個小小的過廊,從村里收集來的老瓦片,采用北京老房的屋瓦樣式進行屋面的鋪貼,墻面則選擇用玻璃磚和紅磚混合砌筑,夜晚的燈光亮起,像素化的拼接方式傳達出一種朦朧的美。
▼門頭,玻璃磚作為隔墻,與屋面形成一種新舊對比
傳統的屋瓦樣式、石砌圍墻與新的金屬屋面、玻璃磚形成一種新舊的對比,而原址老建筑的記憶也通過這一入口得以存留。
▼門頭,玻璃磚作為隔墻,與屋面形成一種新舊對比
室內——建筑的延伸
INTERIOR —— EXTENTION OF ARCHITECTURE平面布局中,我們在一層設置入住登記、酒吧、咖啡等公共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北側的宴會廳,由于政府對于宅基地的建設要求,最終形成的是一個超高的二層挑空空間。為了平衡空間視覺感受,增加儀式感,我們在空間中設置互相搭接的三角形鋼架,以降低層高帶來的尺度上的不匹配。猶如教堂般的多功能空間也為承接不同類型的活動增加了可能性。
▼南北剖面,宴會廳鋼梁示意
▼增加三角形鋼梁,降低空間視覺,增強儀式感
▼宴會廳,多功能活動空間
客房整體在延續建筑外部風格的基礎上,去裝飾化,用簡潔的空間語言增強與戶外山景的聯動性,不喧賓奪主,也使得房間內能夠“呆得住”。由于市場運營對房型的要求,我們并沒有一味追求客房的同質化,而是通過不同軟裝、房型將其進行區分,求同存異,也使顧客有更多的選擇。
▼入住登記
▼恰茶客房
▼四季客房
其中坐和躺的位置盡量用地臺代替床品和沙發,用泡池代替浴缸,在喚醒鄉村回憶的同時,也保證空間能夠更加高速、方便的運營。
▼觀山客房
▼四季客房
思考——關于不同身份對于設計的影響
DIFFERENT IDENTITY TOWARDS THE DESIGN在本輪設計中,我們有著投資者、運營者、建設者和設計者等多重身份,因此視角也變得不同。除了能夠讓項目更好的落地之外,也需要多角度的思考造價、運營、時間周期以及設計四者之間的關系,而這其中往往存在許多的矛盾,但也是因為這四種身份的合一性,設計可以先一步解決許多后期可預測的問題,使得空間的設置更加的合理、后期運營更為流暢。
▼客房細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后院溜石港民宿的建設,同時帶動了溜石港村百畝梯田棧道、林地露營以及村口門頭的政府修建工作—我們也希望他不僅僅是一個鄉村居所,更能作為鄉村振興的探路者,在不遠的未來同更多的人一起,打造更加美好的鄉村生活。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名稱:后院·溜石港民宿首開區
項目位置: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溜石港村
建筑面積:900㎡
設計單位:GW空間設計
設計/竣工:2022.12-2024.06
酒店管理:后院Rareyard精品民宿
項目攝影:曾薈凡、魯飛、任恩彬
聯系設計:gwdesign@yeah.net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