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代有總部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據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理想之城——邁向教育、科技與人才高度發展的全球城市》報告顯示,深圳被評為全球創新人才最為向往的“理想之城”。
2023年以來,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動能、核心動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堅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在這樣一座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城市中,聚集了眾多的明星科技企業總部,它們不僅代表著深圳科技產業的最高水平,更體現了中國乃至全球科技發展的前沿趨勢。全球頂尖的科技人才和研發資源都在此匯聚,其間的每一個團隊都飽含激情和創造力,每一個項目都充滿挑戰和機遇。
本文將帶您走進深圳十大科技總部,探尋它們背后的故事和智慧,共同見證深圳科技產業的光明未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傳奇企業的發端似乎有著一些微妙的共性和聯系。1976年,美國一間普通的自有車庫里,誕生了改變世界的傳奇蘋果,二十余年后,一個掛著“迪斯科”大燈球的尋常舞蹈室里,也走出了未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巨頭。而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自1998年成立起,騰訊的總部地址經歷了賽格科技園、飛亞達大廈、騰訊大廈、騰訊濱海大廈等四次變更。
2017年,騰訊全球新總部大樓濱海大廈正式投入使用。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騰訊將“互聯”的基因深刻地植入到總部建設中。從硬件上來看,騰訊濱海大廈包括248米高50層的南塔樓和194米高39層的北塔樓,兩座塔樓被三條“腰帶”連接在一起,連接層內部設置了共享的配套設施。而從硬軟件配合方面來看,濱海大廈中搭載了物聯網、智慧建筑、互聯網+智能連接等前沿科學技術,是騰訊探索物聯網解決方案和人工智能的“超級試驗場”,也是集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智慧建筑標桿”。
騰訊著力連接傳統建筑行業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數字平臺,探索互聯網生態、產業生態與區域生態之間的關聯可能性,將“用戶為本”與“產品思維”嵌入濱海大廈這一數字化轉型升級新載體,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開啟面向未來的數字生態共同體新征程。
而目前建設中的深圳前海大鏟灣港區“互聯網+”未來科技城(“企鵝島”)則是騰訊進一步深化其“筑廣廈,連世界”的宏大愿景的強勢舉措。騰訊將始終秉承著“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初心使命,以龐大的產業生態帝國承托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助力各行各業的升級換代,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對大疆“讓生命更豐富”的企業使命的呼應,歷時六年打造,位于深圳西麗留仙洞的大疆全球總部基地——”天空之城“于2022年落成啟用。
”天空之城“由東西兩棟超高層塔樓以及橫跨雙塔的“天橋”組成,兩座塔樓分別向外懸掛了六個巨大的“玻璃體塊”,是一個集辦公、產品研發、測試以及城市公共設施于一體的綜合性總部基地,是廣受贊譽的舒適、優雅、可持續的大疆員工理想辦公場所。
這座結合了機械美學與建筑美學的高規格城市地標,因其簡潔大方的造型、錯落且充滿未來感的設計,全球首例全鋼結構+裝配式+懸浮建筑的結構體系,極具空間利用性、靈活多變的空間使用方案,以及因獨有的懸挑抬升設計而釋放的立體綠化空間,榮獲了素有高層建筑界“奧斯卡”之稱的2023年CTBUH全球獎之“最佳高層特別表彰獎”,成為新時代科技創新企業研發工程的經典之作。
大疆不斷打破想象的邊界,于無中生出有,于有中衍生無限,并致力于將科技與文明的力量和每個人的生命緊密相連,讓科技之美超越想象。承載著大疆人極致探索、勉力創新、友好務實精神的天空之城,是大疆人最為理想的夢想基地和精神家園。在此處,“未來無所不能”被具象化,新生代科技企業的榮光征程由此邁向偉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十年風云蝶變,身處于舊技術不斷被新技術顛覆的歷史浪潮中,金蝶始終致力于成為一家敢于且善于承擔時代責任的公司,永遠熱衷于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每一次迎難而上,每一次奮勇爭先,每一次革故鼎新都是對金蝶澎湃生命力的深刻注解。
作為敬獻金蝶破繭30周年的禮物,金蝶集團傾力打造全新集團總部——金蝶云大廈。金蝶云大廈落址于全國百強區之首的深圳市南山區,是南山區政府與金蝶集團攜手打造的南山區首個軟件信息產業合作園,并榮獲了2023年度“南山區云服務產業園”稱號。
立于科技高點,攀登時代頂點。金蝶云大廈由德國HENN海茵建筑公司按照綠建三星及LEED鉑金級標準打造。總裁級尊享商務私密空間、高標準智能化會議場所、聚焦實際需求的商務餐廳、凌云之上的天際會客廳、融匯“生態+運動”的城市森林……多元場域于云端聚首,形塑縱覽灣區,俯瞰繁華的層峰之巔。
依托旗艦商務標桿配置,仰賴于全球領先、中國第一的企業SaaS管理云服務公司金蝶集團及合作伙伴的強大技術后盾,金蝶云大廈深耕戰略合作伙伴的需求與實踐,搭建起四大商服運營體系,為企業提供云服務支持、商務合作的優質平臺和空間,實現活力商務互動和優質資源互換,領勢探索企業辦公場景的無限可能。
由科學藝術家趙闖先生特別設計的大型藝術裝置展陳在金蝶云大廈首層。該裝置以引力波為靈感,造型上以蜿蜒的銀色金屬線條為亮點,抽象化地勾勒出“金蝶振翅”的場景。“引力波在傳遞的過程中能量耗損極少,因此可以傳遞到很遠的地方。這寓意著由金蝶引力波所產生的波動正向全世界擴散,金蝶振翅之聲正被更多人聽到,與更多人相連接。”
蝶起云升,遇見未來。金蝶云大廈作為金蝶集團全新的精神坐標,源源不斷地凝聚著波心之力,以企業云服務平臺為抓手,以超甲級配置辦公樓為支撐,輻射從軟件到硬件企業生長全維度,“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讓陽光照進每一個企業”,為每一個夢想創造奇跡和改變世界的企業筑建強力后盾。
據悉,金蝶云大廈已簽約眾多科創企業。現有建面約300-2800㎡的超甲級商務空間,全球熱租中,針對符合資質的入駐企業還享有專項租金補貼政策優惠。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首批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正式批準創建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深圳肩負著在電子商務領域“先行先試”的歷史使命,致力于構筑起電子商務惠及城市居民生活的和諧社會環境。阿里巴巴深圳總部基地的“登錄”是與深圳互惠互利的雙向選擇。
阿里中心位于深圳南山區后海片區,主要作為阿里巴巴國際運營總部和阿里巴巴商業云計算研發中心使用。國際運營總部主要對接香港,推動集團各業務板塊在港澳臺及東南亞的業務發展,并逐步輻射全球。商業云計算研發中心則主要承擔阿里巴巴在云計算領域的研究及商業應用的開發業務,為中小企業商務活動提供充分的軟件和商業信息支持,推動珠三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形似錯落的磚塊堆砌的阿里云大廈,昭示著阿里巴巴專注于以前沿技術和創新平臺為企業提供基礎性設施,幫助企業壘就堅實的地基,變革其營銷、銷售和經營方式,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并最終促成微觀業務增長和宏觀經濟發展。
深圳成為阿里巴巴走向全球的“橋頭堡”,雙方將依托在深建設的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培育以電子商務為重點的新商業模式及新業態,共同促進我國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實現新的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制造商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oppo自2003年在東莞成立以來,已建立了六個研究所、四個研發中心和一個全球設計工作室。而預計于2025年完工的,坐落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oppo國際總部大廈,將承載全球領導力中心、創新中心及營銷中心等復合功能,成為oppo探索至美科技之旅的又一里程碑。
歐加大廈由扎哈·哈迪德事務所設計,獨特的垂直城市主義理念賦予了建筑令人驚嘆的魅力。四座擁有眾多平滑線條的橢圓型塔樓通過精巧的鋼結構相互連通,核心被抽離到主體建筑之外,由上向下逐漸收縮和旋轉的曲面構造形塑了建筑物漂浮的觀感,城市空間被最大程度釋放,深圳灣的壯闊景觀也被收進人們的眼中。
在一收一放,一呼一吸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自然而生動。伴著充足的自然光線、靈活的工作環境、多樣的行動路線、開放的空間布局,互動和交流隨之生發,創意和靈感澎湃入局。科技、自然、時間、美學、人文融合成oppo無界之環。
科技為人,以善天下。在oppo國際總部大廈中,每一個擁有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主體都將實現持續發展,所有的雄心壯志和心懷天下都將被頂禮稱頌。oppo始終踐行本分美善文化,與所有用戶一起,構建互利共贏、包容共進的美善社會,時刻心向光明,微笑前行。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扼守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入口,以獨具設計感和未來感的姿態“漂浮”于深圳灣沿岸的水平走向建筑,是中興通訊的新總部大樓。與區域內大部分高層總部大樓相異,這座被稱為“深圳潮”的中型建筑高度僅為60米,而總體寬度則超過120米。在這與眾不同的選擇之中,實際上暗含著中興通訊對于空間的深刻思考:城市未必都需要“向上”發展,建筑應當以創新的形態賦予城市更多可能性。
“深圳潮”以“浪潮”為核心設計元素,一段波浪將建筑結構從地面提起,沿著對角線切入,連接所有樓層,最終穿透屋頂,回歸自然。這一天然的開放式兼實驗性通道將采光、視野及空氣循環巧妙地納入建筑空間中,而公共空間則被歸還給城市。建筑主體采用靈活的模塊設計,一系列可以被自由拆分和組裝的大型開放式平臺通過堆疊、移動和校準之后組成“工作堆棧”,為尚未可知的全新工作形態預留了想象與活動的空間。
科技創新的浪潮循岸而上,托舉起關于未來的想象。全球與在地的融合,自然與人文的交匯流轉成面向未來的互動空間生態系統,中興通訊站在未來思考現在,弄潮于時代之前,讓溝通與信任無處不在。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地處深圳灣綠地邊界、南山腳下,坐落于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活的交接之處。建筑的高度設置充分考慮了周圍環境現狀,采取了視覺遞進的策略,打造了“深圳灣-深圳人才公園-小米基地-華潤萬象城”的階梯式綜合城市布局。建筑整體由一個面積達1000㎡的小米之家,以及包含智能手機與人工智能中心、商務拓展中心、互聯網服務中心三大主要板塊的塔樓構成,是貫徹工程極致美學所打造的多樣化城市復合空間。
“小米魔方”的設計概念以建筑動線為準則,引導著各個功能空間的互動整合。圓潤的轉角處理、360°環繞裙房的LED屏幕、首層架空的公共空間賦予建筑靈動的活力和生命力,凸顯城市的包容與多元,折射出“和用戶交朋友”的企業愿景。塔樓則遵循“Less is more”的原則,以極盡克制的手法筑就了一個漂浮的魔方,展現了小米追求遠超用戶預期的極致產品,創造商業效率新典范的勇氣與決心。
以我來時路,贈你沿途燈。“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將過去十余年的卓越成就凝練成深圳灣畔明亮的燈塔,邏輯與情感于此處交融,科技與生命在此地共生,它引導著人們同小米一樣,始終用非常規的、創新性的態度來看待世界,探索未來的多種可能。小米的征途是璀璨的星辰大海,因為有小米,所以人們可以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位于深圳坪山區的比亞迪全球總部工業園始建于2006年9月,是比亞迪的心臟。承接“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作為研發中心和管理中樞的“六角心臟”無不體現著秩序、協調、對稱的功能美學,建筑周圍環伺實驗室、廠房和汽車測試中心,通向未來的云軌如護城巨龍盤踞身側,彰顯著比亞迪雄厚的科研創新實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綠色、低碳、可持續”是比亞迪的核心命題。發展20余年,比亞迪已經著力建構起從能源的獲取、存儲再到應用的全鏈條、全方位、零排放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作為自身綠色技術的先行示范,比亞迪于2021年正式啟動坪山工業園“零碳園區”項目,力圖打造中國汽車品牌首個零碳園區總部。
比亞迪充分發揮新能源領域的獨特優勢,將自研的一系列綠色解決方案運用在園區各個方面。能源用光儲系統、立體化綠色智能軌道交通系統、出行及通勤用新能源車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遍布園區各處,其通過內部綠色循環體系,營造全園區綠色生態環境,為員工的生產生活提供高效節能的綠色選擇。
在守序中創造,在規則中突破。“零碳園區”的建設與實現是比亞迪回應“為地球降溫1℃”倡議的重要行動,也是比亞迪一直以來堅守的綠色夢想的有力注腳。未來,從比亞迪的“綠色心臟”中,將會源源不斷地泵送出創新發展的新鮮血液,為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實現人類美好生活貢獻比亞迪經驗和智慧。
圖片來源于網絡
建筑設計需與企業本身的活力與使命相契合。抖音集團的核心使命是創造并提供全球性創作與交流平臺,其辦公場所理應成為其工作文化、社交與創新的強力支持陣地。基于此,抖音集團為大灣區員工傾力打造兼顧美學與功能的后海中心,這也是其首個自持自建的綜合型、集中式和可持續的協作辦公中心。
如同業已融入人們生活中,永續跳動著的信息字節一般,抖音集團后海中心通過公私空間的連接和眺望視線的延續,巧妙地融入城市環境,以透明、開放而平和的形態佇立于深圳南山區后海核心區,成為銜接城市公共系統的街區客廳。
作為主體結構的中心核心筒,暗喻抖音集團引以為傲的創新性中心工作邏輯與工具,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而在建筑立面之上,水平及縱向空間的連通與互動形塑了多元靈活的交流中心,這些鼓勵非正式聚會及支持創新靈感交流的綜合社交區域將滿足各類不同工作模式和部門生長變化的需求,成為革命性靈感的源泉。貫通裙房的斜向生態景觀臺階連接街心公園和后海河,自然與城市在此同生共感。
創新與變革源自探索、交流與協作的喜悅,人們通過表達與分享形成共識。于互聯網產業新高地之上,抖音集團后海中心以內斂的筆法隱去自身,轉而托舉起每一份智慧和創造,記錄每一種美好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絡
vivo深圳總部高150米,是一座32層的“螺旋形”大樓,其坐落于深圳寶安區前海深港合作區,預計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該建筑包括vivo旗艦門店、商業零售空間、下沉式花園、辦公與會議樓層及員工食堂等設施,主要承載vivo集團AI、影像研發及互聯網服務等前沿業務。
同其在產品上高瞻遠矚的視野一樣,vivo在工作環境上也著眼未來。一條優雅的螺旋生命線自建筑底部蜿蜒向上,綠色由露臺和花園出發彌漫進建筑的每一寸空間,自然生態與工作環境和諧相融。從企業高管到基層員工,所有人平等地享有與美妙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健康、積極、平衡的生活工作模式成為現實。
別出心裁的景觀步進設計將深圳本地多元生態風貌進行微縮展演。建筑的底層露臺錯落地種植著屬于林緣下層植被的樹木,行至中層中庭區域后,植物變成密集的亞熱帶山地森林植物。而高層露臺又只余稀疏的崎嶇高山森林植被與前海灣遙相對望。整座大廈成為微觀植物博物館,反映華南地區從森林地被到高山之頂多種生態系統與多樣化棲息地的特色。極致創新的理念讓建筑成為城市和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向上攀登的路,即使荊棘遍布,也有花開無聲處。vivo以匠心設計,筑造偉大作品,在快樂和愉悅中,創造并享受非凡。
—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言道:“科學的使命,是要造福社會,而不是造福個人。”
回顧深圳十大科技總部的風采,這些科技巨頭以卓越的創新能力、前瞻的技術布局和不懈的進取精神,擘畫了深圳科技產業的輝煌畫卷。它們不僅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更是推動深圳乃至全球科技進步的中堅力量。
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創新,以務實的行動引領發展,以擔當的精神服務社會,雄踞深圳咽喉要地的科技巨擘們將繼續以先行者和創新者的姿態,昂首于科技發展的廣闊大道上,引領著深圳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