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有云
“木,冒地而生,東方之行。”
五行之中,木屬東方
是自然萬物的起源
溫厚的觸感,平順的紋理
獨特的木香,是歲月的陳釀
是時間的對話
也是自然充滿療愈的力量
國人尚木,由來已久。一方良木,應和了靜謐深遠,不顯不張。它造就匠人手下氣勢恢宏的中國建筑,描繪文人雅士心中可詩可畫的精神桃源,如今更是在科技碰撞的嶄新姿態(tài)下,賦予自身更多表現(xiàn)形式,重塑自然認知,回歸自然本源。
蘇木子木藝工坊2006年在泉城濟南創(chuàng)辦,近二十年的追尋和打磨之下,兩位主理人對木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詮釋自然輪廓的生活方式,擺脫日常的沉默與束縛,由此蛻變新生的木藝展廳中,半舍設計滿懷質樸,以輕盈堅韌的筆觸為自然場域劃出一路漫行。
純凈的空間肌理,曲直有致的結構幾何存放光影,釋放出寧靜、自由的光感軌跡。松弛的氛圍下,更深刻地留有一場與自然的對談。
01
自然和聲
NATURAL HARMONY
傳統(tǒng)的木藝展廳往往聚焦于木材的展示與制品的陳列,而非木藝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不必平鋪直敘的展示,力求探索與表達的新生,蘇木子木藝展廳的設計理念則更希望營造出木質自然的同頻共振。
當曲線與直線相襯,當粗糲與細膩對話,當天光與水影層層遞進,又交匯相依;存在于其中,感受自由與秩序的并存,塑造感性與理性的互補,在黑與白、正與反之中追求和諧、尋覓平衡。
東方之意講求留白,雖無著墨,但虛空與現(xiàn)實都是感受的組成。留曲直空間為廊道,存光影之息為吐納,一處木作實為形體,而退后的空間則可以處處容納對自然萬物的無限和聲。
02
歲月軌跡
TIME TRAJECTORY
向上生長,指向遠空;向下扎根,期盼歸寧。自然之中,木的任何一種生長軌跡,或新生,或茂盛,或殘枯,或凋零,都是美在不同階段的展現(xiàn)。
每張木質板材的誕生,皆是生于野而安于居的存在,于結構中傳遞變遷,于寸厘中雕琢細節(jié)。
木質經(jīng)絡的走向,隱現(xiàn)著剛與柔的智慧匠心,落于榫卯之間,完成著巧妙的轉接。
木藝制作是一場不斷前行的軌跡,如同樹木的生長,把根須扎到極深的土壤中,再適應自然的節(jié)奏逐步繁盛。將其作為家居建材之時,則是保持它持續(xù)生長的力量,創(chuàng)造可感知的現(xiàn)代生活美學,品鑒木材生長軌跡的前世今生。
03
且剛且柔
AND BOTH HARD AND SOFT
取白色長廊為卷,水景延伸出的鏡面空間為墨色底襯。天光朗闊,渾然造就東方自然的樸拙之境。
佇立的白色廊柱,以挺拔果決的剛韌喚醒木質力量,如松如鐘;長廊一側流暢的動線,則坦然自由地依傍淺柔水景,如水如風。
剛柔并濟的脈絡,隱現(xiàn)著木系生長中進與退的哲思。層疊分割的空間比例依依引導光線進入,不同角度的品鑒,可以明鏡洞察因與果。
藝術長廊在空間表達中,每一部分的線條都有著自己特有的節(jié)奏,或疏密有致、或曲直分明,舒暢空間的主旋律并未過度整理,半舍設計更為強調人與自然的鏈接,讓木藝所獨有的肌理不動聲色和現(xiàn)代場景融合,保有原本的氣質。
光影投射墻體,水流賦予山石,皆是柔和流暢與剛韌有力的相互交融。取之形更取之意,自然的輪廓描繪下,木作是一場耐得住心境的修行。
04
順勢而為
GO WITH THE FLOW
藝術長廊的風格延續(xù),對稱的木作場景展廳也無需過多用力,逐級內退的立面構成,有著含蓄至雅的一分包容之力。
多層切面與木質隔斷的交叉嵌入,使通透的空間形成了虛實有度的對比,避免局促壓抑感的同時,也契合木藝品牌屬性的內涵及本質。
衣帽間、臥室、客廳等家居場景的展示區(qū)間也隨著空間的調動和轉化,承載了不同的情緒。
實境空間內的線條始終保持舒展自如,兼顧光源與實用美學。
半舍設計去除過度繁復與技巧,充分突出木質材料特性來凸顯不同空間的質感。
軟裝、家居乃至裝飾、小物,透過每個樸素細節(jié),展露出更為豐盈的木藝氣質表達。
穿越展廳,順勢享受空間給予不同木料材質的沉浸體驗。
其實,“看見”并不是唯一輪廓,更多的“看不見”才構建出感官的另一份自然世界。
自然性、持續(xù)性、真實性是木質本身坦然的特質,也是蘇木子在近20年的探尋中一直保有的對木的初心。
實景展廳在宏觀處予以細微觀察,在細節(jié)處探索宏觀洞見,皆是人與空間、品牌與客戶、設計與商業(yè)的相互契合;是設計者汲取蘇木子完善產品、提升定制服務的品牌精神之外,一場美妙的順勢而為。
項目名稱丨蘇木子木作家具
項目地點丨中國 山東濟南章丘區(qū)
項目面積丨500㎡
設計時間丨2021年
設計公司丨半舍設計
主創(chuàng)設計丨李珅SHEN
項目攝影丨王晨光
內容策劃丨清歌傳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