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is about dressing according to what’s fashionable. Style is more about being yourself,著名時裝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曾發表過自己對時尚和風格的獨到見解,“時尚是跟隨潮流,風格則是成為你自己。”延伸至私宅領域,觀點同樣可取,“家”可以有不同的定義方式,最終呈現出來的性格,則取決于屋主本身,適合自己性格的“家”,便是最理想的風格。
本案位于深圳福田區,是一個舊房改造案例,這是一個212㎡大平層戶型,現有房子裝修過于陳舊,不太符合業主夫妻的審美,他們喜歡簡潔干凈、寬敞明亮的空間,希望整體拆改重新設計。
"雖然是212m2的大平層,但是現場空間被分割的很零碎,每個空間都很板正,完全沒有應有的大宅之氣"“原有現場環境的光線很好,如何在解決基本功能之后將空間打開,呈現自由、松弛的狀態成為了設計師首要解決的問題”
在對現場考察完之后,設計師就確定了要把空間多余的墻壁被拿掉,空間盡可能的打開,把更多的光線引入室內,光的注入讓空間有了溫度,空間、環境與人也因此可以有了更多的“對話”。”用極度的白為光留下一張畫紙,任它的腳步在墻上留下畫作。
一片云、一片樹葉,都留下了它的蹤跡,只要在這個空間里,感官總能因此而觸發更多的體驗。在與自然對話時,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家的宇宙。
入戶極具儀式感的門廳,以有限的留白獲得無限的豐富性。利用弧形屏風結合玻璃的設計手法,加深空間構成感,透景結構與玻璃間的尺寸以對稱形式呈現出一種陣列式秩序感,頂部與立面空間同材質的呼應,塑造空間沉浸氛圍。
人最好的狀態,是回歸。回歸內心的寧靜,回歸自然的本我,這種內在的平和與自在,由空間承載,并將“松弛感”氛圍推向高潮。整體風格以輕侘寂與極簡的空間概念糅合呈現,其中多處運用弧形元素,與女主人柔美優雅的氣質相得益彰。在內部設計中,靈感回歸“松弛”這個概念。仿天然石材的休閑凳子自帶厚重歷史氣質,襯托空間的精致與輕薄。消隱、簡單、克制的室內裝飾,以“匹配空間功能”為設計界限的區域布局,使得更功能區各得其所,不刻意凸顯。石材肌理呼應了自然,傳遞出原始的親近感。淺色和木色材料中和了陌生感,溫暖且讓人放松。凌厲灑脫的線條體塊與公共空間弧形元素的碰撞,呈現剛柔并濟的空間,空間氣質絕非單一,它有著多種性格等待探尋與感受。
路易斯·康說,美比任何你想得到的形容詞都更強烈,那是一種完全和諧之感,不必知,沒有條件,不需要評斷,也無須選擇就能感受到的。
現有的廚房空間雖然面積比較大,但是功能分布上比較零散,我們將內側的一個功能房并入進廚房空間里面,形成一個開闊西廚區域,整個用餐區域也隨之延展開,整體空間更為明亮、通透。咖啡,品酒,輕烹飪在這個空間場域里,不論是從尺度感還是視覺上都得到了最佳的體驗。
在這里似乎能看到一場熠熠生光的日常煙火,三餐四季雖再平常不過,但在凝聚聯結的空間意境中,日復一日的時刻,攜著儀式、閃著光,等待著屋主開啟仔細地探尋。
空間一旦生成,便長久的保持固定的形態,而能夠讓人們產生情感的,恰恰是來自于變化的元素。因此,在對空間大刀闊斧之后,設計師也“極有心機”的制造了一些饒有趣味的細節。
因為“餐廳”的空間比較端正 ,難以產生空間的趣味,所以將相鄰的“臥室”空間打通,空間交互的同時,也成就了一個相對開放且靜謐的閱讀區域。轉角的承重墻位,形成一個環繞動線,潔凈的弧形墻體里穿插著木質元素,在其上劃出自由的痕跡......
原有建筑結構與轉角承重"結構"自然且和諧,調整后的架構生成的閱讀空間感極具張力,背后的書柜作為精神世界的留白與空想,用于收納與收藏的展示,不做過多處理,通過時間用生活慢慢將它填滿。
靜謐的夏日書房,讓黃昏顯得更長。暮色與夜色在此交替滲透,時間流逝得絲絲分明,影動照花幽。書房與客廳相鄰不過幾步距離,彼此獨立,又可互通成為一個整體。這個地方敞亮,適合放空,打坐,沉浸式閱讀學習...
主臥以睡眠功能為主,將空間功能重組再進行細分,功能的有序排列與區域的尺度留白,感受空間雅致中的松弛。氛圍光感的內嵌與面的銜接處理,運用的弧形元素亦在延續設計主題,主臥床頭天花以一張卷邊的造型垂落而來,仿佛在精神世界里洋洋灑灑書寫人生的詩篇。
設計圖紙
drawings
原始結構圖
平面布置圖
項目信息 Project introduction-
項目名稱 | 發展興苑
項目地址 | 廣東 深圳
項目面積 | 212㎡
設計單位 | 深圳余間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主創 | 末一
深化設計 | 嘉樂
執行設計 | 梅子
軟裝設計 | 秋敏
文案編輯 | 阿月
主要建材 | 木材、石材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