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作為一個載體,鏈接了家庭的過去與未來,承載了居住者的無數個日夜,歡喜與共。
設計賦予了家獨屬于居者所喜的實質與樣貌,而居者賦予了其靈魂,點燃溫度,隔絕塵囂,還以寧靜,守護著彌足珍貴的點滴,是心與愛最終所歸之處。
—— 王錦陽
01
AT FIRST
伊 始
本案是一個在建筑內部大刀闊斧改造的項目,設計師通過拔柱造梁改變建筑原始的承重結構,將原本的雙拼別墅合二為一,并入園林、庭院的閑適雅性,糅合而成的一個賦含藝術、生活美學的現代雅居。
以簡約現代風為主,巧妙地將園林、庭院的自然元素融入到室內裝飾中,如以水墨畫、綠植等元素點綴空間,讓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02
FLOW
流 動
設計師認為地下空間的舒適性依賴于良好的通風與采光,而舒適性與使用率息息相關。
在此設計師關閉了建筑原有的天井,將對光的追求無限放大,于地下會客區設置兩個下沉式庭院,改變采光的同時,為地下空間創造了自主循環的系統。
功能與家居陳設的設置讓空間的圍合存在于心,以實無形意有界的方式悄然劃分空間。
打破固態,讓空間相互流通,自主循環呼吸、共通,不執著于墻體,解放空間的自由度,放大空間的流動性,好似柏拉圖所言:“一切皆流,無一靜止。”
光,落于室內的某個角落,隨著時間推移,撫過木飾、撫過肌理、撫過一切,引入自然特有的質。
木質的溫潤與皮革的柔膚觸感在此勾勒出愜意的生活美卷。
當一副賦含美好寓意的藝術畫作融入空間構成,形成了這個家高辨識度的獨屬符號,牽引出居者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陳設品也不僅僅為裝飾,而是儲存記憶的碎片,將珍貴納藏于家的寸縷。
03
MUTUAL
相 互
空間與空間相互分享、流通,不論身處任何,都可分享自然光景,汲取庭院的盎然綠意。
不論是光影游弋,亦是四顧皆自然,落于室內的某個角落,隨著時間推移,撫過木飾、撫過肌理、撫過一切,引入自然特有的質感。
空間與自然緊密交疊,鏈接內外,擴展了寬度與深度的感知。
04
PRECEPTION
感 知
“感”在此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于此而息,用心傾聽,春含綠意、夏有蟲鳴、秋感愜意、冬日觀雪,于家中觀時光變遷,聽萬物更迭。
光與影是一對藝術家,它總是賦予空白不同的定義與無限的遐想。
沙發后的卷簾宛如天然畫布,在不同時分隨著光影的創作呈現不同的生機畫卷,自然之作,何不妙哉?
拋棄刻意,順勢而為,柔性轉折的線條,穿插交疊的層次,大面積色塊的對撞,于簡潔中突顯精致,于微末中輸出溫度。
05
RELEX
松 弛
松弛感游弋其中,自然與空間始終相互交融,靜中自有氣象萬千,柔和的色調、木質的溫潤、布藝的柔軟皆為提升居住的舒適度,滿足居者的情緒價值汲取。
不同的臥室各具使用者的個性,是心理與身體的雙向放松。居住美學與實用功能在此達到了高度默契。
設計師不希望空間只追尋美的形式,更多的是感受,去回應居住者心中的“家”,抽離所有的形式的淺表,用心感受每一處細節的溫度、每一次互動的感受、每一件物品存在的意義,人與空間相互回應、感受。光陰肆意流走,撥動時間的琴弦,刻印幀幀記憶,在共度長河中留下“永恒”。
分析圖
項目名稱 -靜謐之享
- 設計機構 -大諾營造設計
- 設計總監 -王錦陽
- 設計團隊 -鐘承杰、鐘隆盛、陳檢娣、孫晉英、鐘乘鴻、宋丹、譚海文、蘇楠楠
- 項目面積 -1000.2477520㎡
- 項目地址 -江西 贛州
- 項目攝影 -黃秉文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