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寺民宿SAMATHA Resort“白云飛四野,綠水鎖雙橋”,湖北當陽西南約十二公里的三楚名山玉泉山,坐落著有“荊楚叢林之冠”美譽的玉泉寺。本次項目則位于玉泉寺以東的茶田區域,這里四處可見李白賦詩過的仙掌茶田。玉泉寺因珍珠泉以出雅,以仙掌名茶而為貴,山寺輝映,泉茗溢芳,一山一寺由此得名。
▲ 總平圖作為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祖庭之一,玉泉寺與歷代皇室關系匪淺,尤以北宋章獻明肅太后少時在此處的一段機緣,傳奇色彩,其對寺院的回報,在《玉泉寺志》中可窺一二:“為樓者九,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星云環繞,為荊楚叢林之冠”。歲月更迭,玉泉寺已不僅是授業解惑的道場,宜人風光吸引城市居民來此賞景休憩。因此,一山一寺邀請了UNFOLDESIGN聿幾空間為其打造一間文化度假民宿,從在地性出發,擷取宋文化雅韻,同時融入現代設計語言,與古為新。希望能令住客在體驗與探索的過程中或能觸及當時當日的山川風物、人情概貌。
▲ 項目周邊風光旖旎,處處可見舊時古韻民宿共計10棟建筑空間,分別含括了大堂公區、茶室、多功能廳、餐區及客房區。大堂入口是一組通高的造景裝置,一分為三,各有不同。團隊選擇更為抽象簡潔的手法,呈現三種拙樸的景觀形態,回應禪宗三境界。
▲ 造景裝置反映了禪宗三境界初時被這草木山水所吸引,進而在不由自主的停駐中,觸發內心想象,返璞歸真。大堂的自然元素,在半明半暗間模糊了內外邊界,迎風而入,無形中的一呼一吸都得以放慢。
▲ 引導住客感受返璞歸真的意境入口左側區域,有別于傳統酒店前臺,團隊使用天然石材將接待處設計為吧臺形式,風格幽寂簡樸,同時集成更多服務功能。
▲ 入口左側為接待與休息區透過吧臺對面的層層竹簾,住客可見綠竹掩映,生動治愈,將心境引至更松弛自然的狀態。
▲ 大堂休息區擁有松弛自然的視野景觀右側陳列區,則是不同尺寸的定制柜,在正式營業之后,將作為宋文化體驗與文創產品展示使用。
▲ 東側陳列區同樣具備多元體驗功能的空間,還有位于大堂地下一層的多功能廳,傳統柱式被簡化為現代裝飾形制,體現了交融的設計思想嫁接。家具陳列的布置也盡量簡潔明晰,便于應對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 多功能廳新古交融穿過大堂,位于一側的全日制餐廳采用了更為輕盈的設計手法,一深一淺兩種顏色的長條磚鋪滿墻面,色彩對比鮮明,序列的轉換碰撞出靈趣氛圍。
▲ 餐廳采用了更為輕盈的設計手法就餐時,不經意抬頭眺望,遠處巖阿隱隱,近處澗水縈縈,豁朗之感油然而生。
▲ 從餐廳遠眺也可見綠意餐廳內,團隊特別設置了兩個獨立茶廂,可供客人小聚或靜坐,茶廂窗外恰好是逶迤的片片茶田,蔥綠盡染,層層翠鎖
▲ 茶廂窗外恰是成片的仙掌茶田作為項目的亮點之一,位于高處的玻璃茶室,獨立于一泓清池之中,超然物外。坡地的高度為茶室帶來更好的觀景視野,在不染凡塵的一隅,恰好是內心觀照的機緣。
▲ 茶室被安置在不染凡塵的一隅茶室的四面均采用落地玻璃,并在局部選擇木框與和紙進行裝飾,一方面可減弱白天的光照強度,另一方面也為夜晚的到來,籠罩一層輕柔的光暈
▲ 白日與夜間的氛圍各有千秋民宿共有8種房型,UNFOLDESIGN聿幾空間從南宋審安老人筆下點茶所需的“十二先生”入手,取其色與材,審美與風雅,回應于客房的配色、選材、光影與景觀塑造
▲ 頗有意趣的二層走廊花崗巖、洞石、木地板、麥稈漆等含有自然元素的材料,搭配上陶土色系的大面積使用,使得整個居住空間通敞清悠
▲ 房間格調通敞清幽同時,每個客房均有對應的外部風光,或是小景怡情,或是近水環繞,鋪陳了宋代文人風骨所離不開的種種意趣。
▲ 客房區域的屋/窗景觀盡顯優美在這一次的設計過程中,團隊希望拋開對精美樣式的過多考慮,避免讓住客在空間中“尋找”風景,而是盡可能將既有的山寺風光傳遞進室內空間,把堆藍疊翠送入住客眼中。
▲ 減少人與自然間的阻隔即便是入夜時分,在空間配置的巧妙配合下,也仍有“夢里識松聲,醒余聞鳥唱”的體驗——如同居住在自然之中。玉泉山自古有之,玉泉寺更是屹立千余年之久,時光交錯,真幻交織,獨向好山川的人們,期待的或許正是這樣的“一山一寺”。
▲ 一山一寺倚夢中
▲ 1棟軸測 & 1棟剖面
項目名稱:一山一寺民宿
項目位置:湖北省宜昌市玉泉寺景區
項目業主:一山一寺
項目類型:酒店空間
設計公司:UNFOLDESIGN聿幾空間
設計總監:Queena Qiao
項目面積:約 3500 m2
完工時間:2023.03
空間主材:花崗巖,水磨石磚,洞石,麥稈漆,鋼化夾絲玻璃,白色乳膠漆,實木貼皮
項目攝影:湛影工作室, SIDEVIEW, masa
評論(0)